历史的真相总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还原。有些历史可能永远无法还原而成了谜。
还原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不可或缺的大事,还原历史不仅是给是非曲折一个公正的解释,对那些在历史事件中被侮辱被损害者、对那些代表了事实及真理的人给予公正的评价,也是将位高权重、历来占据历史中心的那些统治者予以曝光,给与重新评价。历史的真相将给当今的人一个反省及检讨的机会,以利于未来的发展。
林昭于1957年被打成右派,由于坚持不屈最终被中共当局于1968年下令枪决。最近,有关林昭的真实情况,在中国大陆的独立电视制作人胡杰锲而不舍的探求及追索下,开始大白于天下。
很多人看了之后目瞪口呆,说:“怎么会有这样的事?会有这样的人?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林昭的人与事当时在中共当局的高度保密下从没有任何新闻或文字报道,就连像我这样当年也被划为“右派分子”,与林昭同一政治类别的人也知之甚少。这有两个基本原因:第一,当局当然知道孰轻孰重,当然知道林昭对当时的政治及将来历史上的份量,;第二,在万众欢呼毛主席、心向共产党的环境之中,不用说一般民众,连被中共认为是敌对的反革命右派分子也会谴责林昭,或与她保持距离,认为她“太过分”、“太极端”,“太偏激”不符合国情人情。所以今天人们谈到1957 -1958 整风反右这段历史时,笔墨都集中在刘宾雁、王蒙、丛维熙、杜高这些党内的新锐、被称为“良心”的人的事迹上。或者,偏向像章伯钧、储安平、罗隆基等那一群依附中共、有高度教育及智慧的“第三势力”的政治明星的遭遇。当然,还有数以万计的可怜的无辜者,例如杨显惠写的《夹边沟纪事》中那些死得如一堆无声无息的蚂蚁一样的右派分子。林昭的人与事似乎没有听说过。
半个世纪之后我们才有了一点关于林昭的认识。今天冷静地坐下来认真读一读林昭当时讲的、写的和主张的,她的那些观点,不是都被五十年的现实证明了是对的吗?林昭的观点及思想不是有更高一个层次吗?当局如此残暴地杀害她正说明当局对她的恐惧。
每一个历史时期、每一次政治运动中都有过这样一些似乎不起眼、不被大多数人、包括被认为敌对份子的人看好的人。但真理恰恰就在他们手中,他们站在历史的顶峰。
十年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的人无其数,有党内以刘少奇为首的共产党人,这一集团的人数十分惊人,比三十年代斯大林的“大整肃”还要多;有一大批相信共产主义革命、热爱毛主席的造反派及红卫兵;还有一大批“天生的”阶级敌人、黑五类分子,以及一大批自以为清高、有良心、有正义感、心向共产党的知识阶层人士。林林总总的千万个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中有两颗小小的、亮亮的星星,一个是遇罗克,一个是张志新。遇罗克触及到了共产党的根本理论和根本制度--阶级与阶级成份论;张志新则直指这个专制制度的根本所在。共产党绝不会放过他们的。今天以及今后如果人们回忆或总结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时就会发现真理在他们手中。
十六年前,天安门广场上挤满了上百万的学生及民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型坦克和西方新闻媒体的录像机使天安门广场事件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记录。一群不反共产党,要帮助共产党反腐败、反贪污的学生成了世界级的明星,一些政治趋向不明、面目不清的人被誉为这次争取民主事件的黑手。当然还有一些人,例如以丁子霖为代表的“天安门母亲”,因被无辜者的牺牲及鲜血所激发而勇敢地站立起来声讨暴政。还有一个世界瞩目的焦点就是那张闻名于世的照片--王维林与坦克对峙。这张照片令中共当局狼狈不堪。和平与暴力,真理与荒谬,这个不朽的历史瞬间将永垂青史。
我们现在也逐渐弄清楚了湖南三位勇士污损毛像的事。长期以来,北京当局严密掩盖,称此三人为损坏公物的犯罪分子。学生方面无人出面承担责任,推托说三人被学生抓捕押送中共公安部门是因为不知他们是谁,他们的行动有违学生们和平抗争的方式,并且学生们也害怕中共以此制造借口,于是民主投票将三位勇士送入地狱。
事实却证明他们三人站在历史的高峰--他们高瞻远瞩,直指当代社会问题的核心。他们指出:“五千年专制到此可告一段落;个人崇拜从今可以休矣”;他们还指出:“必须重新评价毛泽东,必须彻底否定毛泽东”“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像完全是专制的象征”。
淘尽岁月的黄沙,他们的言行将成为历史长河里灿烂的黄金。
历史从来是一面镜子。历史绝不是用来点腮描黛贴花黄的闺阁之物。历史是智慧的源泉,思想的根基,是一座照亮我们前进方向的灯塔。说不清,也不愿去说清自己怎样跌跌撞撞地走出历史丛林的人,势必会再次踏入现实或未来的沼泽地。
作者为《观察》发行人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