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两会报道:接访、民怨、和谐社会(图)

发表:2005-03-09 08:0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两会期间公安包围了一群在天安门广场上情愿的人士


越有钱,越不需要钱的人,越能从银行借到钱;越没钱,越需要借钱的人,反而越难从银行借到钱。似乎冤屈越大,越需要伸冤,申诉也越难。这是笔者在北京东交民巷最高检察院举报中心目睹上访人群的感受。

在距离东交民巷的举报中心只有五分钟路程的人民大会堂内,中国最高立法和司法官员在人民大会堂作工作报告。大会堂外,将天安门广场附近来京上访的外地人集中到东交民巷的天安门派出所院内成了天安门派出所警察每天的任务。

此前有报道说,人大会议期间警察在天安门逮捕了20多人。其实,每天警察集中在警察局的上访人员可能更多。这种警察同地方官员合作,集中、遣返外地来京人员,被称作“接访”,大概是接走外地上访客的意思。

一位在最高检察院来自东北的上访客对笔者说,他来京为死在司法机关手中的亲人申诉,已经取得成效,上面已经立案。他还说,胡温新政亲民,接访人员也不打人了。不过也有几位上访客不同意这个说法,有人说从地方来京的接访人员使用暴力强行拿走上访客的文状。

“对付”上访

不过据说上访客遭遇暴力确有减少,接访人员采取迂回拖延战术,据说他们在上访接待站冒领排队编号,互相夹塞,减少了真正的上访客获得接待的机会。周三上午在最高检察院举报中心笔者就看到上访客在大声抗议排队停滞不前。

上访客当中申诉最多的就是拆迁补偿不公,地方司法机关腐败等。在京的一位维权人士说,上访原因可能很简单,也可能是因为丢了一头毛驴,但是通常是,在上访过程中,上访客受到阻挠、关押、殴打及其他不公正待遇,他们的冤屈会越来越大;许多人一生就在上访的漫长过程中耗尽。

周三笔者在最高检察院举报中心遇到的几位上访客,在过去十几年中都在坚持上访。这些人看上去饱经沧桑。前一天我还听到接待办的工作人员用高音喇叭劝导上访者:"有的人,不端正心态,露宿街头,结果使自己的生命提前结束,这样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上访"。听上去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排队的一位老者低声狠骂了一句:"放xxxx!"

熟悉法律

上访客似乎都能将有关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比一般人更有维权意识,难怪某位在京的人权律师说,上访人员集中体现了中国全社会的阴暗面,但他们身上也集中体现了要求正义,维护尊严的人性。

的确,来京上访人员,风餐露宿,饱受世态炎凉,没有一定的勇气和毅力,大概坚持不下来。

一位经济学者对笔者说,北京其实比较重视地方上访所反映问题,也认为来京上访客越多,越反映地方问题严重。哪个省的上访客多,哪个省受到中央的压力就越大。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个别地方政府对本地赴京喊冤的上访客围追堵截,甚至对上访客使用暴力。

上访人数众多以及上访艰难,至少说明了社会缺乏和谐,大概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和谐社会就是针对社会弊病的反应性举措,而不象中国中央电视台时事节目评论的那样,说中国领导人前瞻性地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赞扬中国领导人未雨绸缪,在中国社会仍然很和谐的时候,就提出建立和谐社会,以防微杜渐。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