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考研经验:专业要符合兴趣

作者:曾万丹 为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运筹工程系硕士 发表:2005-01-31 02:2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念的本科,大四那年秋天决定申请读研究生。对本科学生而言,这个学期是大学生涯中最忙碌的日子。纽约华尔街的大公司在这三个月里面试和招聘应届毕业生;大多数学校的研究生报名也在12月底至1月上旬。

同学们奔波于课堂、宿舍和职业中心之间,为功课而废寝忘食;在周而复始,一轮接一轮的面试中拼杀,渴望得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我在那几个月间,上了7节课,拿到一份硅谷科技顾问公司的聘书,申请4家大学的研究院,得到两家录取。

美国每年有数十万学生入读两种类型的研究生院。职业型的(如工商管理,法律,新闻)和研究型的(如工程,自然社会科学)。第一类十分看重工作经验,我申请的是第二类,专业是工程运筹学。在美国,申请研究生学院不称作“考研”,因为虽然有考试,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时候甚至是非强制性的 (Optional)。申请的大学生没有“一考定终身”的压迫感,但是选拔的过程却是冗长而艰巨,很能考验一个人的耐心、毅力和组织能力。

我开始着手准备的时间比较晚,10月才收集各学校的资料。申请学生递交的材料包括指定考试成绩,大学本科学习成绩,二至三封教授推荐信,个人履历,和一篇介绍自己的学习目的作文。

入学考试是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它每年在全美各地有多次考试机会。在美国读本科的学生都知道,几乎所有学科的考试成绩只占科目总成绩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找老师写推荐信是比较微妙的一环。推荐信的目的是通过别人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一方面需要对自己了解并且评价较高的老师,另一方面最好能和自己申请的专业有关。我从大四开始,即在系里的一位教授指导下,展开自己的课题研究(Research Project),为期一年。这段经历不仅使我了解在研究院里如何做研究,更可以和教授作一对一的深入探讨。他给我写了一封推荐信。另外两封分别是应用数学系的教授(我曾上过他的课)和公共卫生学院的一科学家(曾帮她做过一年的研究)给我写的。

在所有需要准备的申请资料中最费时间的要属一篇1000字上下的个人自述(Personal Statement)。在美国,进入大学本科和进入研究生院是有相当大区别的。前者被人们认为是教育路途上的“必经点”,后者则不然。美国大学本科所采用的是涵盖面较广的文理结合的通科教育,而它的研究生教育则完全集中在所选定的专业,它的目的性很强。这是个双向选择,学院既希望得到最聪明的学生,同时也希望学生对此专业真正感兴趣。在做这篇文章的同时,它在无形中也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这个专业是穹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