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初到布拉格时,除了对布拉格城市之优美感到惊叹外,最让我上感的却是布拉格的公共交通系统。布拉格市内交通有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及地铁。不可思议的是,无论汽车,电车或地铁,每一站都有时刻表,即使高峰期每两分钟一班车,也是按表行使,而且总是很准时。我把宿舍及学校附近的电车时刻表抄下来,每次掐着时间往外跑,一到站,车准来,很开心。
所有的交通车上,都没有检票员,也不卖票,乘客上车前买好票,车上有打孔机,乘客自觉打孔。当然也可以买月票,季票,通用于市内所有交通,极其方便。也有蹭票的,但很少。偶尔有查票的,如被查着,先罚款(一般是100倍票价),之后这位蹭票者便成为查票员,直至查到下一位无票者,方可交出此差事。布拉格公车很便宜,人又自觉,蹭票的很少,所以这查票员的差事很难交出去。我听说查一两天也不见得能脱手,是件苦差事。
布拉格的交通车里,头顶都装有一根纵贯的铁棍,是为站着的乘客作扶手用的。年轻人(尤其是男性)上车后,总是右手拉着铁棍,左手拿一本书,旁若无人地读起来,根本不在乎车上有无空位。有一次,我同当时的导师Dr.Zeka一起上车,Dr.Zeka已近七十,上车后,他也象年轻人一样,手拉着铁棍,站在中央,我指着空位让他坐下,他摇摇头,然后俯下身,在我耳边小声说:“我觉得自己还很年轻。”
布拉格的公车或地铁,冬天都有暖气,而且暖气通过每一个座椅下面。天寒地冻时,一上车,一股暖流迎面扑来,一坐下,热气腾腾地往上串,心里顿觉暖融融的。
之二:《热心的Rolla 人(1)》
93年底,和平经过4年苦读,总算接近尾声,博士论文撰写也已初步完稿。一天下午回家前,他把一个书包交给我,并嘱咐道:“我的论文稿子全在里面,盘子也在里面,我在别处没有复件了,你拿回家去,别搞丢了。”我拿著书包,领着孩子,来到车前,却怎么也找不到钥匙,我顺手把书包放在车顶,满身地找钥匙,孩子又在边上哭兮兮地催着什么,等找到钥匙,赶紧把孩子塞进车里,开着车便走了,完全忘了车顶上的书包,车开动时,我听到一声响,从倒视镜里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也就没在意。快到家时,我突然惊叫一声:“糟了!”方才想起那个书包,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我知道和平的脾气,这是“要我命”的差错。赶紧掉转车头,又朝学校停车的地方开回去。到了那条街,我车前车后车下,满处找,每一个过往的行人,我都殷切地问人家:你有没有看见一个黑书包?磨蹭了半小时有余,没结果,只好央央地又开车回家。到了家门口,下得车来,不经意朝前门的方向看了一眼,又吓了一大跳,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挂在门上,难道是我的黑书包长了脚自己跑回家来了?我三步并两步冲到门前,果然是我丢了的黑书包,我把书包抱在怀里,半晌回不过气来,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事,这样的巧事。“妈妈你怎么哪?”儿子问。 “没怎么,我找到书包了,书包自己跑回家来了。”这才想起来,书包是不会自己跑回来的,一定是哪位好心人把书包送回来了。我忙打开书包,里里外外翻了个遍,期望那位好心人能留下一字半语,可我只找到一张纸上有我们自家的地址,那位好心人一定就是按这地址送回了我那书包的。
之三:《热心的Rolla 人(2)》
94年下半年,父母第一次来美探亲。到Rolla第三天,老俩口吃过早饭,儿孙都上班或上学了,在家呆着没事儿,就琢磨着出去走走看看,原意也就在附近转转,所以就这么空着手出去了。没想到刚走出两个街口,就转了向,不认得回家的路了。老俩口不会说英文,也没带地图,甚至还没来得及看一眼Rolla地图,Rolla是方的圆的,我们家住在哪个角,整个儿摸不着头脑。老俩口这个急呀,一条街一条街地找,不知道是越转离家越近啦,还是越转越远了。就这样乱转了近一个上午,一个年轻人,开一辆卡车从边上过,显然悟出父母迷了路,对父母说了什么,听不懂,父母也一个劲想说明其处境,更听不懂。最后那聪明的年轻人拿出笔纸,递给父母。父母虽不懂英文,但因为来美之前常写信给我们,我爸爸竟能背着写出我们家的地址。那位好心的年轻人拿去地址,招呼父母上车,不一会儿就把父母送回了家。这就是我们典型的Rolla人,你若在马路上散步,就不时会有过往的车停下来问:你是否需要搭车。你要是在加油站加完油发现自己没带钱包,只需跟收款员说一声,她便会很理解地让你先回家,下次路过此地时再付钱也不迟。据她说,这种事常有发生,还从来没人不回来付款的。用Rolla市长的话说:“这是一个好人居住的地方。”(“Rolla is a place where good people live.“)
之四:《欧洲人爱欧洲》
欧洲人口密度并不低,但欧洲之美却闻名遐迩。欧洲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古建筑金碧辉煌,所到之处洁净整齐,树木成荫,鲜花遍地,整个欧洲竟然一个大花园。我认为这与欧洲人对自己生存的这方土地的热爱以及全力保护不无关联。讲一则与此有关的小事,可从中略见一斑欧洲人对环境保护的苦心。
从北京到莫斯科的国际列车,多半是中国人去欧洲的省钱途径,但偶尔也有欧洲人,尤其学生乘坐。89年我去捷克坐的是这趟列车。中国有个普遍习惯,坐火车时垃圾都往车外扔,乘务员扫地的垃圾也都倒在窗外,似乎中国大江南北,铁路沿线是天然的,永远装不满的垃圾场。在国际列车上也是如此,车行在亚洲境内时,无人问津。等车过了欧亚边界,进入欧洲境内后,我们中国同胞们丝毫不觉任何差别,依然我行我素,正欲往窗外扔垃圾,两位德国学生,很严肃地站了起来,有礼貌但不容商量地制止到:“Stop!This is Europe.You may throw trash out of window in your country or your continent,but NOT in Europe!” 当时大家觉得很尴尬,甚至有人感到气愤。但事后想来,德国学生有他们的道理和他们自觉的责任。爱干净,爱整洁,爱美是欧洲人的天性,岂容他人随意糟践。
后来在欧洲住的时间长了,对欧洲人热爱环境有了更多了解。在欧洲,家家户户对自家产生的垃圾,处理得尽心尽责,垃圾的概念也全然不同于一般。先把垃圾分类:玻璃(分不同颜色),塑料,有色报纸/杂志,无色纸张,统统回收。可腐烂的垃圾,自家有后院的就留下当肥料,不能自行处理的,城市拉去做肥料。用一位在瑞士认识的中国朋友的话说:除了厕所用的手纸,欧洲人什么都回收。用欧洲人的话说:我们欧洲地少人多,没地方堆垃圾。
读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