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四世孙:颐和园办公室里数家珍
如果历史的风往相反的方向吹一吹,也许,叶赫那拉·根正今天会是一位权倾朝野的王爷。
但眼下他在他老姑奶奶慈禧修建的颐和园里上班。他的办公室就在颐和园东宫门内左边。有时,早上他跨进那道朱红的大门,他的同事会喊一嗓子:“王爷驾到!”下班时,也会有同事开同样善意的玩笑:“王爷慢走!”但在大多数场合,他的名字被简化为“那根正”。
他是游人投诉接待站站长。游客被蜜蜂蜇了,园里的商家跟游客发生口角了,游船没划上岸……这时,人们就会找到他。他的中心工作就是“将矛盾化解在大墙以里”,否则投诉出去,“颐和园脸上无光”。
他的办公室外站立着几株两三百岁的柏树。穿过几道侧门,不远处就是当年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这位权倾一时的女人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便是那根正的曾祖父。
今年53岁的那根正,8岁时由父亲第一次领着来颐和园。走到乐寿堂前时,那根正仰着头问父亲:“她(慈禧)是好人还是坏人?”
小时候,姐弟几个决定把与慈禧的关系当做秘密保守起来。一次,那根正跟别家小孩打架,对方嚷:“这是慈禧太后的曾孙子!”那根正叉腰回击道:“你才是慈禧太后的曾孙子呢!”
但这个秘密最终没能保住。“文革”开始后,这家人试图毁掉慈禧留下的一切印迹。他们把家谱烧了;把慈禧与桂祥一家的合影烧了;把慈禧送给她母亲的一幅字烧了;还把慈禧赏赐的一张大龙床拆了,扔进炕洞,烧了三天三夜。瓷器古玩也都砸了。一天深夜,15岁的那根正与父亲将装着两三千块大洋的书包抬上自行车后架,推到清河大桥上,“扑通”一声巨响,投下河去了。
“家庭出身不能选择,但革命道路可以选择。”1969年,红卫兵小将那根正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因为痛恨自己的出身,他表现格外积极,头一年就被评为“五好战士”。两年后,他要求入党。但是入党程序走到 “外调”这一环时卡壳了。后来,他屡次递交申请书,都没成功。
1978年回北京后,那根正进了北京交通局下属的一家大型汽车厂从工人开始干起。直到1988年,党组织终于吸纳了他。
鉴于跟慈禧的特殊关系,1992年,他被调入颐和园房地产办公室工作。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动荡,颐和园内外有二十多处院落被其他机关或企业租用、借用、占用,大多几经转手。那根正的工作就是查找历史,找出当年的租约、契约,理清房子转手脉络,用他自学来的法律知识,让产权回归颐和园。
颐和园东宫门外有一溜北朝房,被一家邮局占用了76年。在那根正出任房地产办公室主任的第六个年头,终于拿回了北朝房的钥匙。
颐和园共有3000多间房,约8000平方米,产权都在那根正的办公室里管着。有人开玩笑说,没有谁比你更适合来管理了。
那位用了海军经费来重建颐和园的老姑奶奶,如今已不再是那根正的“耻辱”,相反带给了他某种名声。他曾与李连杰出现在同一期电视访谈节目中。他的书法作品上,在“叶赫那拉·根正”的红印之前,还盖有一枚领章:“大清国慈禧皇太后四世孙”。
走到任何一处景点,那根正都能如数家珍地讲上一阵。他讲的许多典故都曾在家族里流传。站在老姑奶奶慈禧寝宫前一块状如灵芝的巨石前,他花了十几分钟讲这块巨石如何从200多里外的山林中花几年时间运到颐和园的南宫门,乾隆皇帝为了将巨古搬运到乐寿堂前,又如何下旨拆掉房屋,并将昆明湖重新填出一条路来,只为那“天赐”的巨石可保“大清江山永固”。
但大清国终究还是灭亡了。不过,以大清历史人物为原型的电视剧,拥挤着今天的频道。那根正爱看清宫剧,但嫌“戏说”太多。他爱看“有史实的”。在最近正在热播的一部电视剧中,他关心清末民初一位破落王爷的命运,一个大军阀的副官千方百计要霸占这位王爷的格格。“听说结局很惨”,那根正面色怆然地说,“顶戴花翎摘去了,这个王朝没有了,靠山没有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都没有了挣扎的能力”。
“不过,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那根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