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衬衫真漂亮,”她呜咽着说,声音在厚厚的衬衫堆里显得闷闷的,“我很难过,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衬衫。”戴茜和尼克·卡拉韦看着他们的主人把那么多的衬衫堆在桌子上。
这是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一段情节。这一场景在书中虽然还不足一分钟,但却反映了小说的主题,即令人痛苦而又贪得无厌的美国人的欲望。
盖茨比对他的两位客人说,这些衬衫都不是他买的,“一位英国人”每年春初和秋初都会给他送来一堆精选的衬衫,各种颜色,各种式样和各种面料的,件件都价格不菲---在我们看来,这么多的衬衫,穿一辈子都穿不完,但又永远不够穿。
为什么戴茜看到这些衬衫会痛哭呢?因为她有一种单纯的对物质的渴望。但是这些衬衫数量如此之多又如此漂亮,却不会满足她那天知道是对什么东西的渴望。然而与盖茨比相比,戴茜的欲望还算是小的呢。盖茨比一直在向往、渴望拥有更多的东西,因为他相信这就是美国人获得幸福的秘诀。
有还是没有,这是美国消费主义的精髓,也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当你得到了乔治·加兰所谓的某种“东西”的时候,你又会突然意识到你还有其他的东西不能拥有,或者说还没有拥有,你会忍不住抽泣起来。拥有现在的兴奋使得你想拥有过去,进而又祈祷能拥有未来,拥有现在还没有的一切。
这种文明的基础虽然很奇怪但却是很有效的。美国约90%的生产力都在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着生产消费品或者为消费者服务的活动。消费品构成了我们的生活,也为我们国家提供了主要收入来源和就业机会。消费品还能周游世界,将自己和对物质的欲望带到那些一穷二白或者物质产品不太丰富的国家。这些地方的人们也可以通过购买和消费来拥有。
别的西方国家越来越富有,但它们似乎对其所有的财富感到很知足;因为它们在崛起的同时也在稳定。而我们却不是这样。奢侈品现在被当成了必需品。奈曼·马库斯服装和香水目录的标题被定为《必需用品》。哈马赫尔·施莱默尔公司的商品中有一种修完脚后使用的“暖脚疗养靴”。现在各家门前的信箱里都塞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目录,从珠宝到宠物狗用的毯子无所不包。这种现象得益于信用卡公司对债务的成功出售。每一个村庄和稍大一点儿的小镇里都出现了大型便利商场。我住在曼哈顿中区,那儿到处都是新建的公寓楼,每座楼的一层都是一些知名的商店,出售的商品也是前所未有的。
在美国,政治也变成了被出售的商品,但并不是以竞选捐款那样明显的方式。公职是通过民意测验来出售的。民意测验将一部分人的想法当成商品出售给各个候选人。政府机关主管长官能否获选,取决于他所赢得的民意,而且最受欢迎的(尽管不一定是最好的)最终会获得胜利,这是市场的普遍规律。
现在人口众多的东方国家开始追赶美国的消费主义,这种强调不受约束的自我满足的观念定会在那里生根并影响到东方的文化,尽管东方人的心理更强调集体精神和满足于现状。
公众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失去了安全感,他们不断地购买,最终使自己陷于危险和贫困。爱德华·勒特韦克在“为爱消费”一文中指出,美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而且由于当今“涡轮---资本主义”大力鼓吹效率,个人经济出现了不稳定,这两种情况造就了一类人。这类人还无法适应那种缺乏大家庭“拥抱”的生活。“大多数美国人的情感空虚,他们缺少家庭的情感交流,正如阿富汗人和苏丹人没有钱一样。”
为了填补这种空虚,也为了要平息随之而来的愤怒和不安全感,除最贫穷的20%之外,所有的美国家庭都在无节制地盲目地购买一些毫无用处的东西,不仅一分钱也不存,而且“还毫无顾忌、尽其可能地借贷”。这样就产生了一种反常的恶性循环。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牺牲了个人的自由和家庭生活,只是为了更多地消费。
“竞争性消费”滋生了一种新的现象:差距越来越大,人们一心想要达到和别人一样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强调的是实实在在的有商标的商品,而不是诸如休闲时光或储蓄存款这样更有益的东西。“渐渐地,你身上穿的服装品牌和你不穿的服装品牌就可以决定你这个人的本质及你在社会中的地位了。”“你要攀比的有钱的邻居”已经为工作单位所取代,因为你所工作的地方表明了你的社会地位。现在人们坐在电视机前消磨几个小时(电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扭曲的消费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面对面的接触,这样一来,人们的欲望和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欲望鸿沟”)越来越大。在这个毫无节制的消费社会里,如果人类仍不能控制自己的话,全球经济从根本上必然会经历一次惨败。
许多消费冲动受到了新闻媒体的驱动和刺激,因此,新闻界本身就好像一家商场一样,必须进行重新整合。那我们又是什么时候意识到节制和适度消费的必要性呢?
地球上的第六次灭绝危机---物种正在以高于过去几千倍的速度而灭绝---就是由人类对这个星球无节制的破坏而引起的。对动植物生长环境的破坏是从农业开始的,政治和商业的发展又加剧了这种破坏。而现在的罪魁祸首就是全球化的消费主义。生活的维持越来越取决于人们的支付能力,而不是生产或创造生活必需品的能力。今天,由于资源分布不均,商品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也分布广泛,我们几乎不可能完全明白我们的生活方式对生物圈的影响。
如果我们不满足于永远悠闲地生活在这个物品的世界中并且不断地增加物品的数量,浪费着大量的资源,等待着那无法逃避的末日的来临。
人们喜欢消费。消费蕴含着文化遗产,从中我们可以追溯家谱,寻求家庭的意义。美国人或其他国家的人们奋斗一生才达到了这样的消费水平,为什么他们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呢?消费社会的基础就是需要,而需要的基础又是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商品。广告业就是通过巧妙的安排和设计,将商品展现给我们。然而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承认,一生中最好的东西就是那些不存在的东西---爱情、友谊、荣誉。我们的生活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真实的和想像的两种财富,而最宝贵的财富是不能出售的。
每个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站在渴望拥有的东西面前泪流满面的戴茜,也都梦想拥有那些衬衫。我们一直在渴望着,但渴望拥有的东西要少一些,要渴望一种简单的生存方式,这样穷人的生活可以改善,富人的生活可以达到平衡,其他的物种可以生存,整个世界可以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