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走近,各有算盘。首先是经济命题。多年来,欧洲经济不景气,尤其法德等欧洲大国,经济萎靡,与生机勃勃的美国经济相比,显露出疲软与萧条的窘态。法德等国急于摆脱经济困境,中国大市场自然成为其垂涎目标之一。中方慷慨引进德国的磁悬浮铁路,大笔购买法国的空中客车等举动,都使法德两国大喜过望。同时,中方发现,从欧洲获得高技术,似乎更为容易。美国出于人权政治考虑、日本出于地缘战略考虑,对中国出口技术,设诸多限制,相比之下,欧洲则“大方”得多,在向中方出口产品的同时,往往连带出口了技术。
其次,经济与政治交织的命题。1989年,北京镇压民主运动,制造震惊中外的“六四”大屠杀。西方各国纷纷启动制裁措施,其中一项,是武器禁售。如今,15年过去了,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正展开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美国与欧洲的克制,使俄国人乘虚而入,成为中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商,从中牟得暴利。法德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如猫抓一般。与巨大的利润失之交臂,使极看重现实利益的法德心有不甘,于是,法德两国开始积极活动,试图在欧盟内部,推动尽快取消对中武器禁售令。北京梦寐以求的,就是欧盟取消对中武器禁售,以便大举购买欧式“洋武器”,为自己壮胆,在与台湾的对恃中,最终占据上风。据信,最“亲中”的法国,已经准备单独行动,计划向中方出售电子侦察、管理、目标跟踪、防空和反导弹武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军用卫星以及电子训练仪器等先进武器与设备;俄国为此着急,急遣国防部长于上周赴北京,并向中方施压,要求稳定俄国在华武器市场。中方则答应购进新一代俄制武器,包括射程240公里、带垂直发射装置的“无风”型舰空导弹和“白蛉”超音速反舰巡航导弹,以及两艘现代级驱逐舰。
再次,国际战略命题。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强国”,美国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各国争相与之交好。然而,对北京来说,左有人权争议,右有台湾问题,与美国容易形成尖锐冲突,所谓中美关系,长期流于表面化,实际上是最大的潜在敌。法德与美国,虽属盟国,但近年来,在一系列国际事务上,彼此分歧日增,尤其在伊拉克问题上,法德公开反对美国立场,美国则径自抛开前者,单独行动,使法德等国既尴尬,又恼火。与此同时,欧洲却不乏大批亲美国家,法德后院起火。为了在国际舞台上继续维持和扮演“大国”角色,法德需要拉拢中国,为其垫背。至于北京,不仅中美关系难为,而且因历史宿怨与现实竞争,与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周边大国的关系,也陷于潜在的冲突与对立之中,选择欧洲,远交近攻,几乎是其唯一出路。
将中美关系放在首位,无疑是江朱时代的既定方针。调整中欧关系,并试图置之于中美关系之上,似乎是胡温调整的“新政”之一。然而,各种形势错综复杂,中欧要迈向“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并非易事。
北京虽奉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国策,但各自的经济利益,不可能完全一致,中欧之间依然存在类似中美、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矛盾随时可能激化。最近,北京宣称要遏制中国经济过热,就立即引发了欧洲诸国的不安;在美国的压力下,欧盟解除对中武器禁售,显然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欧盟与中共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不可能不成为双边关系的长远障碍;另外,欧洲内部的分歧,尤其所谓“新欧洲”与“旧欧洲”的分野,也将无可避免地损及中欧关系。
温家宝访欧,预料将签署一系列经贸协议。并可能就科技合作、核研究、定期宏观经济对话达成一些初步协定。这些,都是欧盟求之不得的。同时,法德等国对北京甚为了解,深知中国人有“爱面子”的习惯,所以,对北京来客,总是竭尽殷勤,刻意制造隆重气氛,礼仪备至,不惜繁缛。不管江泽民、朱熔基,还是胡锦涛、温家宝往访,都是如此。如此兴师动众,目的只有一个:获取大额订单。在表面的热乎下,中欧关系究竟能走多远?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