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泰县1994年改为扬州的一个县级市,1995年当时的泰州由一个县级市再变为地区而和扬州分离;2003年3月份以来,姜堰市,就开始变成了一个大工地,许多刚刚修好的楼房突然被通知要拆迁,许多老百姓的店铺也将拆掉,原因只有一个,姜堰市区要进行翻天覆地的空前绝后的大变化!
亚洲时报在线记者较早时到过姜堰,进行了实地采访。一名拆迁户张女士对亚洲时报在线表示:“当时,我家在姜堰人民路上的房子是2002年下半年才购买并且年底才装修结束的,没想到等我们结婚没3个月的2003年2月份,就接到到有关部门的通知,他们让我们30天之内全部搬走。
“至于补偿更是让人不能接受,另外一些有背景有门道的人家,就是旧楼也和我们新楼的补偿是完全一样!而我们的家80平方米的房子,单装修就花了5万元,没想到装修竟然被折旧成了10000元。因为我们和楼上的几个邻居没搬,政府就派人将我们的水电全停了。
“当我和丈夫找有关部门说理的时候,对方竟然动用当地的流氓地痞将我们一顿毒打,后来我和我家好几个老人还被抓到了派出所。等我们下午从派出所回家后才发现,我家和其他几家邻居的东西被抬到了大街上,我们住的那栋楼已经被工人拆掉了楼顶的楼板和所有的门窗。你说,他们这和电影中的‘国民党反动派’有什么更本的区别?”目前因为没了房子而在外面租房的张女士哭诉说。
几年前记者曾经到过姜堰。当时姜堰很是破旧,204国道还从该市市中心穿过,汽车站旁边的那个十字路口是该地最繁华的地段,道路两边的楼房几乎全是4层楼以下的建筑物。而今非昔比的是这个城市已经完全变了样。更让人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地方的楼房有绝大部分全是近年来新盖的,很多工地的道路的施工都已经进入了尾声。
从当地政府对外宣传的一份材料上可以看到如下的字样:“……姜堰市2003年到2004年将投入国家和集体资金8.3亿元,民间资金几十亿元用于城市道路的改造和居民小区、文化娱乐设施的建设……”。
据当地政府规划,许多原来10米的街道要扩为24─36米的大街,在原来城区的基础上要扩大一倍,原先的城区7万人,要一下子达到12万左右。随着近一年的大搞城市建设,一个面貌焕然一新的姜堰新城区终于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该地城区的版图上也一下子新增了8横8纵的16条新街道。
如此多的钱,让姜堰从寒酸乞丐一下子变成了衣鲜人贵的富翁。不过因为太多的道路需要相同时间内封路扩修,太多的新旧楼房需要被强拆,于是整个姜堰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尘土飞扬的工地。
老百姓的出行和生活受到影响,还能让老百姓克服克服,而在这场“造城运动”中受害最大的莫过于那些被强制拆迁的居民和商户。因为工程浩大,要拆迁的人数达到了15000多人,店铺3000多间。
几个骑三轮车为生的男子则告诉亚洲时报在线说:“因为拆迁的人太多,当地本来200元一间的房子一下字涨到了300元一间。”
“我们下次就要去北京告状了,目前我们已经走遍了南京和泰州的所有大小衙门就是没人理!我们原来也是有正当职业、正当收入的营业员或者商户,而现在因为商场和门面房一下子没了,我们全部下了岗。那些因为扩路而成为门市房的房子的主人,马上将房租涨了一半,并且还很抢手。所以说,这些地方官员打着胡主席要回家祭祖而要搞好城市建设的旗号,其实全是为了自己能在工程发包地皮转让中大捞一把!”几个正准备上北京告状的姜堰老百姓如是说。
一个城市搞建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为什么在短短的一年内一下子大兴土木,甚至一年的投资建设的资金是原来数十年的总和?以农业为主姜堰去年的GDP也就几十个亿,该地有必要这么搞吗?很多老年人尤其是退休干部都存在以上的疑问。
这个城乡人口只有70多万,GDP还没有过百亿的县级市,那里搞来这么多的钱?原来是由省里拨款2个亿,泰州和姜堰自筹6个亿。由于升格脱离了扬州,姜堰可以先贷款,然后3年内不要上缴财政收入。
泰州是胡锦涛7岁之前的户籍所在地,他的父亲也在这里出生,其母亲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姜堰人。据当地居民表示,泰州官员一直希望大搞城市建设,又把胡锦涛亲胡静之的墓弄得漂漂亮亮,胡锦涛就会回来这个他当日要求平反父亲名誉的伤心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