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本来就缺乏斗争的观念,多数台湾人只追求利益,不重视社会公义,中国国民党政权统治台湾时,多数资本家的台湾人还是积极巴结中国国民党权贵。当时中国国民党属独裁政权,蒋家掌控万年国会,人民也不能直选总统,连台湾省长及北高两市市长都没有开放民选,只有极地方小型选举让台湾人样版的参与。
长期居弱势的台湾人遇到这些“鸡骨头”就大家抢,也因为抢“鸡骨头”而使各地区形成派系对立,各派系均争相巴结中国国民党,中国国民党也成功的收编全国各派系,摆不平的地区就形成党外势力。当时的党外势力有一部分人是为政治理想而奋斗,但也有一部分属派系斗争败阵下来的人,整个党外势力乃相当薄弱。中国国民党收编了绝大部分派系,而且以“互惠”为整合组织的基础,因而形成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
李前总统接掌政权之后,由于政治民主化,因而产生本土化的政权,国民党也随着本土化。虽然台独运动人士将李前总统所领导的中国国民党视为外来政党,但绝大多数台湾人还是将它当作“温和”的本土化政治势力,其特色是只扩展政治版图,将政治意识模糊化。
依当时的台湾政治生态,中国国民党是可以延续百年执政,但巧的是政坛出现宋楚瑜,他不能接受连战排在他前面,因而违纪竞选。宋楚瑜利用台湾人追求特权与利益的心态拔了不少中国国民党的桩脚,因而形成一股相当大的势力,可是他由亲李登辉的角色变成反李登辉,所以,在政坛上也由“本土化”变成“反本土化”,虽然他的政治手腕高明,卷起一股相当大的势力,但也刺激台湾意识的凝聚,所以抵制他的人也相当多,这些“反宋楚瑜”的人就从“弃连保扁”或“弃扁保连”择一推动,最后因民进党造势成功,加上连战背离本土化,最后出现“弃连保扁”。
民进党执政之后,遇上全球性的经济不景气,加上在野党立委的杯葛,显现出政局不稳定的气息,造成多数人消费意愿降低,消费市场的萧条更造成失业率窜升,对民进党伤害相当大,加上媒体的炒作,民进党要继续执政是相当难。
综合而言,民进党的声望是降低,但这次总统大选得票率却不降反升,其原因是中国国民党的策略错误,使民进党执政的寿命得以延伸。以前多数中性选民唾弃中国国民党是因为他们认为该党腐化,但在二○○○年中国国民党下野,脱掉“腐化”的包袱,凭其庞大的组织,加上民进党声望的滑落,所以属国内实力最强的政党。
宋楚瑜失去了公家资源,又不是高官,已不能以满足台湾人追求特权与利益的心态来扩张其政治版图,所以他的政治势力已一落千丈,二○○四年的总统大选若呈三足鼎立,泛蓝营必定出现“弃保效应”,而且是“弃宋保连”,民进党难逃下野的命运。可是泛蓝营迷信只要他们整合成功,加上媒体的助阵,必定可以拉下民进党。只是蓝绿对决却形成台湾意识与中国意识的对峙,刺激台湾意识的成长,民进党的声望虽然降低,但由于台湾意识的成长,使民进党的得票数不降反升,加上媒体人对枪击案扭曲事实以及刻薄的评论使民众反感,媒体对泛蓝营而言,可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本来民进党的实力不足以延续执政,可是因为连战策略错误,使陈总统得以连任。中国国民党若是以在野的身分重整旗鼓,抛弃腐化的包袱,回头与民进党争台湾意识的票源,因其组织的庞大,加上民进党声望的衰退,四年后民进党要继续执政还是相当难。可是,中国国民党败选后,没有办法接受失败的事实,诉求一直在变,以“想像”取代“证据”,民进党则低调处理,严厉约束泛绿支持者反制,所以在中性选民眼光中,觉得泛蓝营是无理取闹,而民进党却是受害者,所以政治版图起了相当大的变化。
最严重的,是中国国民党被一些不认同台湾的中国法统势力牵着鼻子走,先发动群众再来找理由,设立“民主广场”,却追打声音不一样的人。当年民进党是为追求民主而发动群众运动,为公益而争,与私利无关,但还是有很多民众相当反感,因为他们没有政治意识,只觉得民进党扰民,甚至于是暴力。政治民主化之后,群众运动更变了质,绝大多数是为了私利,与公益无关,所以对群众运动反感的人愈来愈多。这次总统大选之后,中国国民党将群众运动当作“仙丹”来服用,不知道它已变成“毒药”,而且是剧毒,因为泛蓝营的群众运动提不出让中性选民可以信服的诉求。
中国法统势力本来就不认同台湾,宁可让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统治台湾,也不愿意台湾产生本土化的政权,他们声音大,动作剧烈,可是终究是少数人,中国国民党将“声音大”误为是“人数多”,以为民气可用,不知道已经赶走了一大堆选民,让民进党捡到便宜,连战真的是造就了民进党。
(小千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