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舆论封杀丑闻

发表:2004-03-10 04:47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2004年2月23日,离一年一度的两会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中国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也是中国最大的三家门户网站新浪(SINA)、搜狐(SOHU)、网易(NETEASE),分别接到国务院新闻办的指示,要求关闭其放置于显著位置的言论栏目:网易时评、搜狐评论、新浪观察,并关闭相关的论坛。新闻办还严令各大网站对新闻跟贴实施严格监控,在网友讨论区实行“预审查制”,禁止各种“反动”和不健康的言论出现在新闻跟贴和BBS中。

接下来的一周内,国务院新闻办多次召集各门户网站的新闻管理人员开会,传达一系列指示,督责各网站对其新闻栏目进行整改。同时,中宣部向全国各地主要媒体下达指令,严厉禁止报纸、电视台、电台在两会期间与商业网站进行正常供稿途径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合作,包括两会期间的人大代表访谈、聊天活动等等。

这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表明当局对网络媒体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整肃运动。新闻和文化监管部门从各个方面对门户网站的新闻编辑、新闻运作进行限制,重点是对门户网站的“民意”(即网络舆论)进行控制。在当局全方位的新闻管制和言论钳制下,2003年曾因报道“孙志刚案”、“刘涌案”、“宝马案”而异军突起,积极推动公民权利进步的网络新闻,面临巨大的发展困境。

2.23”会议

有消息灵通人士在2月21日即从政府监控部门的公务员处得到门户网站的部分新闻和言论栏目即将遭到封杀的消息,直到2月23日上午(周一),三大门户网站的评论栏目“网易时评”、“搜狐评论”、“新浪观察”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其首页和新闻中心显著位置迅速消失。这些栏目因聚焦社会深层次问题,长期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并敢于质疑政府行为而受到海内外网民的极大关注,具有极大的影响力,话题讨论的参与度一直比较高。

2月23日上午,中宣部、国家新闻总署、国务院新闻办等文化管理单位召集各门户网站的新闻管理人员开会,开始全面部署两会期间的新闻监管措施。这次会议被业界称为“2.23”会议。据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会监管人员透露,“2.23”会议以口头传达的形式,下达了限制网络新闻操作的系列“禁令”,其中包括:

在新闻转载方面,严禁网络转载一些被中共认定为“小报小刊”的报刊的新闻,在重大突发事件上必须转摘新华网、人民日报的消息,对一些较为“敏感”新闻或灾难性突发事件,禁止做专题,并不能放在显著位置;

在新闻运作方面,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访谈,严禁网友言论出现在任何新闻页面中,严禁进行网络小调查活动,并严格限制各大部委和社会机关与商业网站进行合作;

在互联网新闻来源方面,中宣部向各大媒体发布指令,严令其两会期间不得与商业网站进行内容合作。同时,要求门户网站新闻不得采用一些地方报纸的重大新闻,如华商报、新京报、成都商报、京华时报等等。

与此同时,“2.23”会议还部署了系列对论坛的监管措施,严格控制网上舆论。这些措施包括:

严格限制新闻跟贴:包括控制跟贴数量,关闭敏感新闻的留言板,删除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跟贴,营造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

实施“预先审查制”:新闻办要求各大门户网站的BBS管理和监控部门对时政、军事、历史、思想等各类论坛严格执行先审后贴制度,所有出现在页面上的主贴和跟贴必须经过网管的审查;

严格限制论坛操作和管理:新闻办要求各大门户网站不得随意设立论坛,严禁网友灌水(网友发表的与论坛主题无关的言论)等等。

严格话题控制和管理:“2.23”会议还要求各大门户网站的BBS管理和监控部门对网友讨论的话题进行严格审查和限制。如,不能讨论党史、军史中已有“历史定论”的人物,如毛泽东、林彪等,已有的贴子必须全部删除;严禁讨论敏感人物和敏感事件,如宝马案、周正毅、孙大午等等;严禁出现揭露官场黑幕的文章,严禁出现对党和国家以及知名企业的负面报道等等。

网络舆论大整肃

从2月23日开始,在各级管理部门的严厉督责下,三大门户网站的主要论坛和凯迪、天涯等一些著名的中文论坛,都开始清理历史数据,展开了一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网络舆论整肃运动。

据一位中文论坛中的著名“板砖”向笔者透露,除了一些“敏感”的讨论区被迫关闭之外,各大社区的主要论坛基本都实行了“先审后贴”制,网民的讨论需要经过论坛管理人员的预先审查,确认无“政治倾向”和“不健康”内容后,方才放行,在页面上显示出来。这无疑极大地加大了网站监管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讨论的效率,造成论坛秩序的混乱和破坏,民愤极大。网友的贴子经常“不翼而飞”,一些无任何“政治倾向”和敏感词汇、内容健康的贴子也经常遭遇“池鱼之殃”,被无故拦截或删除,这样的一些贴子,要么永远不能出现在讨论页面上,要么得等上4-5个小时,只有少部分的“幸运儿”,才能将自己的看法贴到论坛中。

不仅仅是论坛,网站新闻方面也采取了系列措施,包括删除一些已经转载过的“敏感”事件的报道、评论和网友跟贴,如孙大午事件、宪政的报道,等等。例如,从 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里查找到的门户网站的“敏感”事件和人物相关连接,绝大多数都已经被屏蔽了。此次删除历史数据(含新闻报道、专题、跟贴和讨论)的规模和数量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据某门户网站监控人员透露,光是跟贴,每天均有上100万条数据被删除或屏蔽。许多在当时极有影响力、访问量巨大的专题,例如新浪的孙大午专题,历史数据都被删除清空,无法打开。

2月26日,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了这次大规模的封杀举措,CNN、BBC等著名新闻媒体纷纷转载,引起了网络新闻监管部门的恐慌。据新闻管理单位内部人员透露,为防止封杀的消息进一步扩散,新闻办开始以强力手段来制止网站内部工作人员泄密,要求各大网站对泄漏封杀这一“国家机密”的行为进行“严惩”。

而另一方面,国务院新闻办、中宣部又要求各大门户网站对3月5日-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两会,要“集中火力”进行大规模的重点报道、重点处理。据网络监管单位有关人员透露,3月中旬,国务院新闻办和有关部门将对门户网站的此次舆论封杀和“两会报道”的“成果”进行检验”,不合格者,将有可能被取消新闻转载权。


多维新闻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