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天之骄子的大学“保姆生活”
据上海媒体11月报道,小万一天的工作如下:早上帮同学买早饭,中午带午饭,下午4点下课后要帮寝室里的5位同学烧10瓶水。烧完水回来,同学也洗完了澡,接着就是洗同学换下来的衣服。虽然不是每个人的衣服都要他洗,但一天帮两三个同学洗也是很正常的事。他的室友通常把两三天的换洗衣服积累起来,3元一盆。
除此之外,小万还兼营方便面和饮料生意。他每周骑自行车到离学校较远的批发市场采购,然后将这些食品以学校附近中小型超市的价格出售给寝室同学。比如一包“康师傅”红烧牛肉面,批发市场的价格是1.2元,小万的定价为1.4元。小万的同学们都很乐意购买,一来省得费力气出门,二来购买小万的方便面,还附赠碗筷清洗服务。
由于每次收费数目很小,小万特地准备了一个账本,每到星期一,小万就会拿着账本出现在每一个室友面前,收取前一周欠下的费用,俨然一个“小生意人”的样子。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劳动,小万一个月能赚上100元左右。
虽然小万家里不是特别富裕,但给室友当起“保姆”也并非生活所迫。据了解,小万每个月有三四百元零用钱。三年来,小万给同学当“保姆” 赚的近2000元钱,都花在与同学合伙买电视机、买书、买碟片等消费上。而在小万的室友看来,1.5元钱接受15分钟按摩“非常划算”。
已经大三的小万,在向媒体记者讲述他的保姆生活时,丝毫没有不好意思,或者尴尬的表情。小万表示:在寝室做保姆工作跟普通的勤工俭学没什么两样,同样都是靠劳动赚取钱财,有什么值得非议的呢?至于别人所说的什么心理不平衡,什么自卑,都是没有的,以汗水换取报酬,赚了钱又服务了大家,不是挺好的吗?当问及自己的学习时间是否被占用时,小万表示这份工作没有对他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
“校园保姆”引发众多鄙夷反感
当这则新闻在上海,而后在全国传播开来时,同是在校的莘莘学子们,许多人都在问自己同一个问题:这样的勤工俭学你做不做?
上海交大的一名大二的学生听到这件事后,首先表示了吃惊,他说现在什么样的勤工俭学都有,但还是第一次听说有给自己宿舍同学当保姆的。李岩还说,如果是家庭情况十分困难,做点这类的工作也可以理解,但是已经有三四百元的生活费还这样,他有点不理解。
复旦大学博物馆系的一名研究生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勤工俭学是一种值得所有大学生学习的事情。中国的大学生太过于依靠父母了,自己的生存能力却很差。如果让一名大学生不带一分钱去社会上,我想没有几个能生存下来。但是这种同寝室内的勤工俭学,似乎和同学之间该有的情意产生了矛盾。那些同寝室的同学,怎么就能这么心安理得地接受‘服务’呢?”
东北师范大学的一名大四学生对这件事情表示了极大的不理解。她说:“我认为这种事情本质上超出了所谓的‘勤工俭学’的范围,虽然他们名义上是这么叫的,但每天给同等地位的同学当保姆,再收取费用,这还叫做同学吗?他的同学怎么能好意思三年都享受这种服务呢?”她还表示,也许是东北人豪爽,而上海人又太爱算计,总之这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在大学校园里太罕见了。
在接受采访的大学生中,记者注意到,十有八九对这件事表示不理解或者不赞同,自己不会去做,也不会坦然接受自己的同学这样。而对于学生的家长,反对的呼声更是高于支持,他们普遍表示,用自己的专长赚钱,用脑子赚钱,才是大学生应该做的。
千龙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