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中国西北干旱区最大的湖泊罗布泊是怎样干涸的?正在新疆若羌县对罗布泊地区进行钻探研究的中国科学家推测:罗布泊的干涸是历史上几次强烈变干事件造成的。
历史上的罗布泊曾经碧波荡漾,
1972年彻底干涸。近日,由科技部和中科院共同资助的“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罗布泊深钻”项目正在实施,该项目是以中国科学院安芷生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的第一钻。首钻选址于曾是古罗布泊中心的台特马湖附近,钻探队在这里进行深度为800米的连续岩芯取样。
该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的方小敏研究员说,钻探队在60米至120米井段,采集到两段近6米长的含较多粗粒石膏的细砂层样本。据此推测,罗布泊在距今80万年前曾发生一次强烈变干事件。此外,钻探队在250米至350米井段,还发现两段6米到8米含少量细粒石膏晶体的粉砂和砂的互层样本,这表明罗布泊在距今350万年前也曾经历过一次强烈变干事件。
方小敏研究员说,该钻探点地下36米处是个分界点,罗布泊在该点急剧变干,该点以上的岩层已经没有罗布泊湖水的沉积物。如果测定出这一点的地质年代,便可以推断出罗布泊湖水在这一点干涸的时间。
据此,方小敏研究员推测,罗布泊的干涸是几次强烈变干事件导致沙子大量涌入造成的,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但是,沙子是如何大量涌入的尚不能确定。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由于当时的全球气候普遍相对干旱,罗布泊水位降低,使得塔里木河水注入,导致沙子大量涌入。另一种可能是青藏高原强烈隆升带来了大量的沙子。究竟是哪个原因起主导作用,还要等待进一步的定量研究后才能得出结论。
“中国大陆环境科学钻探工程罗布泊深钻”是中国科学家在罗布泊地区进行的首次系统性环境科学钻探。除在台特马湖附近的第一钻探点进行深钻外,科学家还将在罗布泊地区的其它地点进行50米至250米以上深度的平行浅钻,以便对罗布泊不同演化阶段的中心和第一钻探点的分析结论做出验证和补充。(记者冯雪、贺占军)
2000年前,中国西部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城市,那里美女如云,那里商贾成群,那里鱼跃鸟飞……
“赴何处而富甲天下?”
“西域丝绸之路之畔广袤三千里,赴可富甲天下。”
古人几句简单的对白勾勒出一幅美丽富饶的世界--罗布泊。
罗布泊总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浙江省的面积。它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西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为界,东达玉门关和阳关之间,南依阿尔金山,北抵库鲁塔格及北山。
罗布泊曾是新疆境内最大的湖泊,3800年前,楼兰美女们常在这湖畔顾影自怜,湖中珍禽出没,湖边野骆驼安详地来回踱步。
2000年过去了,美丽的楼兰美女荡然无存,风沙将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彻底吞没。1972年罗布泊的最后“一滴眼泪”流干了。
它忽然变成了魔域,死亡之海,人们在敬畏它的同时,有关它的神秘传说越来越神奇。
罗布泊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人们没有停止过对罗布泊的探索。在这艰辛的探索中,有人付出了生命,更有无数人洒下了血和泪。
2002年4月4日8时30分,被称为“华夏第一镇”的罗布泊镇终于挂牌成立。
没有镇长,没有镇民,也没有办公楼,几间简易的铁皮房孤零零的站在大漠里。
一块金光灿灿的牌子“罗布泊镇”终于给这块荒芜了几千年的土地找到了归属。
有人说,这个镇叫千古第一奇镇也不为过,因为它所有的所有都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没有过的。
走进“华夏第一镇”罗布泊
近日,号称“华夏第一镇”的罗布泊正在酝酿第一届镇政府领导班子选举,同时,罗布泊镇还发出信号:欢迎人们去罗布泊落户。这个神秘的地方正在演绎越来越多的传奇,而记者有幸在这个时候进行了一次罗布泊之行……
在罗布泊腹地,有一条长约80公里的简易公路从盐碱壳中蜿蜒而出,这条路据说是世界上第二条盐桥墩公路(底下为盐水)。
这是罗布泊钾盐公司为了补充给养,用推土机推成的。从罗北到罗中平时要走2天的路程,有了这种路,现在只需要4个小时。
尽管路面仍然是“大搓板小搓板”,我们被颠得东倒西歪,可是做了罗布泊近40年的老向导却在车里一个劲地说,太好了,简直像是开到了高速公路上。
可就是这条“高速公路”仍然让钾盐基地的工作人员万分担忧,
因为这条所谓的“高速公路”实在是太简易了。
当车拉着重型机械等货物经过时,几乎每小时只能行1公里,这样车辆极易损坏并无法按时到达。基地工作人员只能前往救援。
罗布泊渠水蜿蜒有几只野鸭停留
与盐桥路平行的是一条十几公里长的输卤渠,蜿蜒而过,里面淡蓝色的池水缓缓向前流去。记者估计这条渠足有8米宽,外形有点像首府母亲河--和平渠。
在渺无人烟的罗布泊荒漠开挖如此大的工程,让人有些不可思议,采卤渠的尽头是一块一望无际的大水池。
水的颜色是那种象征生命的嫩绿,水池边上结着一朵又一朵洁白的盐花,有点像放大的菊花,又有点像天山雪莲。水面上还有几只野鸭。
记者万万没想到以干涸出名的罗布荒漠上会出现如此美景。
一位工作人员说,今年“五一”期间,这个大盐池上还举办过游艇比赛,要不是两条小船坏了,否则记者还可以过一把“海上”漂流瘾,在盐池中划船。
镇政府在盐壳上就是三间铁皮房
罗布泊镇镇政府就坐落在钾盐基地。
3间绿色的铁皮房子端端正正地立在一片已推平的盐壳地上。
正前方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由于运输成本太高,一块砖在罗布泊的成本价是1元钱。所以许多办公室都是用挖掘机挖的地窝子,为了采光,两米深的地窝子上垒了一层盐壳。
记者不禁担心这些盐壳垒的办公室一遇淡水会像雪人遇见太阳一样,很快化掉。 钾盐基地职工们栖身之地仍然是绿色的军用帐篷。因此那3间带空调的铁皮房子是罗布泊最豪华的住所,据说这儿还接待过新疆领导。
如今3间铁皮房子中的两间由若羌县人民医院的3位医护人员居住,它也是罗布泊的临时医院。
死亡之海打出淡水钾盐不是惟一的宝
1995年,我国科学家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丰富的钾盐矿。在随后的两年中地质工作者初步探明罗布泊地区钾盐资源储量达到2.99亿吨,其潜在价值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这次发现对年需500万吨钾肥的我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喜讯。
2000年9月,这个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的开发工作拉开了序幕。
随后,新疆地勘局第二水文地质工程大队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在罗布泊东部的阿其克谷地打出了第一眼清凉可口的淡水井。经测定这口淡水井每天涌水量达452.5立方米。
罗布泊有水了的消息立刻出现在媒体头条的位置,一段时间内“罗布泊有水了”成为人们的谈资。
罗布泊有的并不仅仅是钾盐。
随着科学工作者们的不断进入,罗布泊、罗布泊岸边的楼兰古城、米兰古城、土垠古城等不断被开发,这个曾经被称为“飞禽奋翮于霄中者,无不坠于渊波”的死亡之海终于现出勃勃生机。
罗布泊中部灯火通明第一批居民有苦有乐
钾盐基地的第一批建设者是2001年10月25日进入罗布泊的,那时罗布泊镇还是一片荒地,后来三四百辆挖掘机进入,开始了钾盐基地第一批工程。
罗布泊中部一度成了灯火通明的不夜城。
在距离钾盐基地42公里的阿其克谷地有两个小伙子,他们是23岁的李生标和25岁的张好合。去年10月25日,他们从遥远的青海门源县来到罗布泊,负责给基地采石。
记者7月1日赶到时,碰巧挖掘机坏了,两人正百无聊赖地在附近转着。他们说他们常常跑到对面雅丹上学狼叫、听空谷回音,以此来打发日子。
李生标说,平时与外界惟一的联系是到几十公里外的基地给家人通一个电话。
去年春节,公司总经理把他们接回基地,几十个人围着一桌丰盛的晚餐,当时他还代表回不了家的职工,点燃了一串鞭炮。
那时,是罗布泊最开心的时候。 罗布泊没有水,没有电(基地可以自己发电,但只能到晚上12时),没有路。我们每个星期从哈密拉一车饮用水(约10吨),一车水的代价是3000元。而刷牙、洗脸用的生活水则到60公里外的红九井去拉,一天拉两车。
去年春节期间,总指挥和几个工人去附近淡水井拉水,车不小心陷在泥里,连着两天车都没挖出来。
第三天,他们准备步行回基地,由于带的水都喝光了,4个人用瓶盖分喝着250毫升的水,大家你望着我,我望着你,实在不忍心喝下这点水。
当基地的人发现他们没回去,找到他们时,他们都成了泥人。当他们看到基地的车,4个中年汉子像孩子一样跳了起来。
幸好那时是冬天,否则……
基地人救过6个人罗布泊成了救护站
在钾盐基地15公里处还躺着一具干尸,基地的工人们用东西把他围了起来。
至今,他们也不知道这个人是前来探险的旅人,还是走失迷路的淘金客。
自从钾盐基地设立以来,基地人已经救过6个人的生命。 2002年春节前后,一对维吾尔族父子迷了路,基地发现后,及时给了他们汽油和食品,他们才安全返回。
还有今年一个清晨,基地人的帐篷前来了两个奄奄一息的淘金客。
他们说因为不堪忍受金矿上的艰苦,4个人背了50公斤水,逃出了金矿。4天4夜之后,水喝光了,只好把小便存在瓶子中,渴了喝。当基地的车赶到时,另两位逃金者已经说不出话了,经过3名医护人员抢救后,4位淘金人被安全送出了罗布泊。
从某种程度上讲,罗布泊镇已承担了一个救护站的作用。
2003-10-20 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