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洛: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恢复渭河河流生态

发表:2003-09-11 19:4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一、渭河流域曾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在中国历史上,渭河流域在很长一个时期都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关中平原更是中国的四大天府之一。人们曾这样评价渭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地理的重要性:谁占有关中,谁就占有中国。

现在渭河是陕西省的第一大河,这里聚集了陕西省64%的人口、56%的耕地、72%的灌溉面积和82%的工业总产值和81%的生产总值。渭河流域也是中国文物古迹最集中的地方,古代帝王的陵墓多集中这里,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资源。

二、盼雨也怕雨

从总体上来说,在最近十多年中,包括渭河在内的黄河流域降雨偏少,区域内的工农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发生短缺,人们多么希望老天能降甘露。也许是老天动了怜悯之心,在2003年期间有三次较大的降雨过程。但是三次降雨,造成了三次洪灾。其中以8月底和9月初的洪水灾害最为严重,渭河河堤多处被冲溃,几十万居民被迫撤离家园,大量农田、村庄被淹,经济损失严重,社会负面影响深刻,对渭河流域的生态破坏很大。

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对这次洪水的评价是“流量不大,水位高,流速慢,洪水灾害大”,“小水大险”。从这些评论中可以可出,造成这次洪水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在“人”,而不是在天。造成大灾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黄河三门峡水库中的泥沙淤积,抬高了渭河入黄河处的水位,使洪水宣泄不畅;

2.渭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

3.安置三门峡水库返迁移民、发展经济、大量占用河流的河漫滩地

4.河堤工程质量问题

三、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对渭河流域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提议建设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水库正常蓄水位以渭河边上西安市的高程为出发点,定为海拔360米。虽然当年陕西省对这个工程持异议,但是工程于1957年4月开工,于1960年9月建成。在这之后水库运行的一年半中,虽然水库最高蓄水只到达过海拔332.5米,但潼关河床高程却抬升了5米,威胁到西安市的防洪安全,黄河的泥沙把62.9%的库容淤满。毛泽东在听到三门峡水库要淹没关中平原,威胁中国古都西安市曾说过,实在不行,就把它炸掉。周恩来则想方设法挽救大坝,直到他临死之时,还惦记这个让他走麦城的世界最大工程。

世人以为,经过几次改造,黄河三门峡大坝工程已经解决了水库泥沙淤积问题,特别是在实践中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排浑蓄清”的水库运行方式。其实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正如张广钦、黄万里、金永堂、金绍绸、田方、林发棠指出的:“三门峡工程自改建以来,经过降低水位畅泄,至今潼关以下峡谷库区经冲刷趋于冲淤平衡;但在三门峡大坝上游14公里的潼关卡口,曾被淤高5米左右,迄今尚未冲掉,形成二级坝;潼关以上还在继续淤积,遗留问题尚未解决。从三门峡工程的实践可明显看出,水库泥沙淤积起来很容易,但在水库上段淤积后再要想冲掉就很难。”

从2003年渭河洪水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出,潼关以上淤积还在继续,渭河下游流域洪水行进的速度一年慢于一年。以渭南市为例,起先一次洪峰通过渭南全境需要七、八个小时,后来需要20多个小时,到了2003年洪峰通过渭南全境则用了50多个小时。同样,2003年的洪水流量比2002年小,但是洪水水位却高出1.7米。按照这个趋势继续发展,不用多久,关中平原这个天府将不复存在。

这里还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入黄河口处的河床的抬高,渭河的平均流速减缓,河流自然净化能力大为下降,河流水质逐年下降,使得渭河流域可供使用的水资源更为短缺。

四、为发电三门峡工程违规提高蓄水位

在纸面上,建设黄河三门峡工程的目标是防洪,但是真正目标是发电,设计发电机装机容量为116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为60亿千瓦小时。这个发电机装机容量,相当于1949年全国装机容量的60%,发电量超过1949年的水平。1957年,全国人大批准黄河三门峡工程时,全国的年发电量为166亿千瓦小时。建设一个三门峡工程,就可以增加36%的发电量,这对人民代表是多么大的鼓舞。列宁的“苏维埃加电气化等于共产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为了解决泥沙淤积问题,三门峡工程曾一度放弃了发电目标.经第二次改建后,黄河三门峡工程安装了发电机25万千瓦,并规定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水位,必须在315米高程以下运行。1993年黄河三门峡工程又安装了15万千瓦发电机.随着发电机装机容量的扩大,限制蓄水位也随着提高到海拔318米.但是三门峡工程常常为了获得更多的电量,获得更大的企业自身经济利益,将蓄水位超过海拔318米。由于水库水位调度的天平渐渐倾向发电目标,加重了潼关以上河道的淤积,对渭河流域十分不利。

五、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恢复渭河河流生态系统,是彻底解决渭河流域洪水问题的出路

对于如何解决渭河流域洪水问题,有不少建议,比如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的河道“裁弯取直”,加快洪水通过的速度;改变北洛河河道,由现行流入渭河改为直接进入黄河;又比如陕西省政府倾向的新建东庄水库,以蓄水冲沙等等。

这些措施并不能治本,因为它们只能减缓渭河下游河床淤高的过程,但都不能降低潼关河床的高程。陕西省政府提出要求,改变三门峡水库运行方式,畅泄拉沙,以降低潼关高程。这是政治家用语的圆滑。从陕西省政府的角度来看,三门峡水库现行的“排浑蓄清”措施,并不成功,不能解决渭河流域以及西安市的防洪安全问题,所以必须予以改变,改为畅泄拉沙。什么是畅泄拉沙?就是让黄河按照自然的规则流动,大坝不应该予以干涉。实际上就是让三门峡大坝成为一座没有功能的废坝。为了政治家和一些工程技术人员的脸面,还是暂不拆除为好。陕西省政协的委员们胆子就更大胆一些,他们直接提出,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

从因果关系来分析,只有拆除黄河三门峡大坝,恢复渭河河流生态系统,才是正确的措施。

作者为工程师,旅居德国

--原载《观察》 http://guancha.org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