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3-09-04 21:35:00作者:北明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关于“美帝国主义蓄谋已久企图进犯中国”这一说法,是建立在美国幕后操纵、发动入侵北朝鲜,同时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两个“前提”上的。美国企图两面包围进犯中国,曾经是中国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基本原因。
1950年6月28日韩战爆发第三天,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中国政府的声明说:“美国总统杜鲁门指使南朝鲜李承晚傀儡政府挑起朝鲜战争之后,于6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决定以武力阻止我台湾的解放。美国第七舰队并已奉杜鲁门之命向台湾沿海出动……”周恩来还在声明中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类”,“一致奋起,制止美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次日,官方《人民日报》全文刊登这一声明。不久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美运动。
7月23日,北京各界妇女八千余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反美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大会。大会在一片慷慨陈词振臂呼声中,通过了“向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将军致敬电”。那时,金日成的北韩军队早已攻克南朝鲜首府汉城,全速向南韩腹地推进,而美国第七舰队停驻在台湾海峡,密切关注着海峡两岸的军事动态,悄然无声。
这个对外的反美运动,和同时进行的对内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建政伊始的两大政治运动,从此将中国赶上一条排斥西方、“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惨烈道路。
五十年后,历史已经出示确凿资料证明:韩战是金日成在斯大林一手指导下密谋策划的;也有更多的史料显示,中国介入韩战、“抗美援朝”,乃是毛泽东夺取政权后立即采取“向苏联一边倒”路线的逻辑后果,从而也导致了中国近三十年的闭关锁国,这段历史自然要由中国人自己去总结,但是美国第七舰队自韩战爆发第二天进驻台湾海峡之后,至今依然不断在那里出没,则是一个早已越出韩战范畴的问题了。
冷战:势力范围的争夺
美国在韩战爆发的第二天就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种快速反应,今天被认为也是一种过度反应。
这自然取决于美国对突发之韩战所作的形势估计。当初消息传来,美国军界、外交界、新闻界一片震惊。美国军界乃至政府估计是:朝鲜战争的直接目标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日本,而共产主义占领日本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各类资料显示,在最初尚未得到任何情报资料的情况之下,美国就十分明确地认定,韩战是苏联为实行扩张而指使、策划的,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韩战最初只是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的计划,当时也并非直接针对日本,但是美国的这种估计,也是刚刚熄火不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留下来的直接影响,其中关于日本的争夺,正是二战末期西方与苏联争夺东方势力范围的焦点。
这个问题始于雅尔塔三巨头会晤--早在二战结束前,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已经商定了战后的势力范围,日本被划在美国控制之下。但是,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争,美国遭遇了日本的焦土抵抗,美军对日军的越岛作战伤亡惨重,于是罗斯福放手让斯大林的机械化部队横越大兴安岭扫荡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斯大林迅速拿下满洲里之后,便觊觎日本,准备越海攻占这个岛国,将其纳入共产主义阵营,当时,除非日本投降,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阻止苏军占领日本,有些史家认为,这也是促使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决策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因素。斯大林东进的步伐被日本天皇的投降声明所中止,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于是几年后金日成入侵南韩的企图立刻获得他的首肯,因此在美国看来,韩战的目标自然是日本。
海峡:冷战的疆界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还在于中国已经分裂成两个政权,而国共内战的楚河汉界也逐渐由长江移向台湾海峡,并最终成为一条冷战的疆界。
二战期间,美国作为中国的盟国、盟友,曾经给与大量的援助,著名的“驼峰空运”,是美国为支援中国所创造的第一次人类空运壮举;美国军人和中国军人曾经在中国边境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抗战八年,国民党官兵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于盟军在二战其它战场上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在中国战场拖住了一百多万日军,中国人由此赢得了各盟国的极大敬佩。以此为前提,在蒋介石政府积极运作下,美国为首的三个盟国,美、英、荷于1942年主动呼吁:废除压在中国头上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同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南京政府蒋介石代表中国赴开罗,在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的文件上正式签字,文件内容包括收回香港、澳门的条约。因此,中华民族从百年屈辱中恢复民族尊严,应当是在1942年蒋介石代表中国人签字的那一时刻,而不是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振臂一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一刻。
事实上,1945年开始爆发的国共内战,也可以视为二战结束后西方与苏联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一场战争,比较有趣的是,美国始终因为蒋介石政权的腐败无能而对它没有信心,并一再逼迫国民党跟毛泽东“和谈”;而斯大林起初也对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没有信心,甚至不准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要求毛泽东跟蒋介石划江而治(毛的诗词“宜将剩勇追穷寇”是说给斯大林听的)。
因此,在中共攻占南京之后,华盛顿命令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不要匆忙离去,而美国国会也展开过关于“谁丢失了中国”的辩论,这个中美关系史上著名的辩论,是美国调整自己对华外交政策的起点。但是,美国没有料到,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于前,决策“向苏联一边倒”于后,美国跟这个新生政权的关系便再也无法挽救了。韩战正是在这个时候爆发的。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瓦尔多·海因里希斯在他的题为《武力的作用与威胁》一文中指出:北朝鲜进攻南韩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快速将第七舰队送往台湾海峡,也是为了避免因永久失去台湾而可能导致在国内政治上的困窘。
防止国民党进攻大陆
1953年的第一个季度,由中国正规军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作战总人数已近百万,中国本土国防力量相对减弱。假若美国有侵略中国的意图,此时正可利用蒋介石从东南方向对大陆“反攻倒算”,与东北方向朝鲜境内的八十多万多联合国军一起,
对中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攻势。
然而,正在这个时候,美国第七舰队的司令公开向全世界宣布:如果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趁韩战之机向大陆发动进攻,美国第七舰队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对国民党军队进行阻止。当然,这同样是为了保证战争不在亚洲地区进一步扩大化。
此外,旅居美国的中国军事史学家史东先生指出,为了限制战争的扩大,美国政府在韩战期间,也曾拒绝蒋介石出兵朝鲜的提议,先后拒绝了五次,虽然五次都是国民党政府应麦克阿瑟将军之请做出的。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考虑,只是出于对战局和兵力的需求,不是从美国的区域安全政策出发的,也不能代表美国政府一贯的对华立场。值得注意的是,正由于他在韩战中的种种失当行为,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决定临阵换将,把他从战场上撤了下来。撤销麦克阿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下令空军轰炸鸭绿江大桥以切断中共对金日成的军需供给,被杜鲁门认为是给了中共介入韩战的借口,可见当时美国政府不愿招惹毛泽东新政权的谨慎心态。
维持区域和平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阿瑟·沃尔德伦就韩战前美国的对华政策问题接受我采访时说:“北韩打南韩的时候,我们派第七军舰队到台湾海峡,意思是说,我们担心,如果这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要在韩国打,也想在台湾打,我们就要(在这一地区)维持和平。”
自从共产党建政之后,美国海军舰队不只一次进驻台湾海峡,每次都是起因于台海危机:
1950年,韩战爆发之际;
1955年,第一次金门、马祖发生危机;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炮轰金门、马祖,这次炮轰是中共要挑战苏联的“修正主义”,显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决心;
1996年,中共试射导弹,进行演习,恐吓台湾民主选举。
上个世纪最后一次台海危机,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两国论”引发,美国没有采取历史上一贯的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的行动,因为美国决策界认为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军事冲突的前景。为了解决这次的危机,美国采取的是安抚中共、压制台湾的外交方式。
历史已经过去了五十年。纵览这五十年冷战风云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尽管两种意识形态冲突激烈,但是某些军事冲突最初的起源,仍是相互围堵,缺乏沟通,或者拒绝对话而导致的敌意和误解。迄今为止,美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使命,从利益原则来说,是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并防止中国共产主义“解放台湾”;从国际政治的道义原则来说,是维护区域和平现状,防止紧张局势下爆发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一贯如此,没有稍微改变。
1950年6月28日韩战爆发第三天,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向全世界发表了一个中国政府的声明说:“美国总统杜鲁门指使南朝鲜李承晚傀儡政府挑起朝鲜战争之后,于6月27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决定以武力阻止我台湾的解放。美国第七舰队并已奉杜鲁门之命向台湾沿海出动……”周恩来还在声明中号召“全世界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类”,“一致奋起,制止美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次日,官方《人民日报》全文刊登这一声明。不久中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美运动。
7月23日,北京各界妇女八千余人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反美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大会。大会在一片慷慨陈词振臂呼声中,通过了“向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将军致敬电”。那时,金日成的北韩军队早已攻克南朝鲜首府汉城,全速向南韩腹地推进,而美国第七舰队停驻在台湾海峡,密切关注着海峡两岸的军事动态,悄然无声。
这个对外的反美运动,和同时进行的对内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建政伊始的两大政治运动,从此将中国赶上一条排斥西方、“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社会主义”的惨烈道路。
五十年后,历史已经出示确凿资料证明:韩战是金日成在斯大林一手指导下密谋策划的;也有更多的史料显示,中国介入韩战、“抗美援朝”,乃是毛泽东夺取政权后立即采取“向苏联一边倒”路线的逻辑后果,从而也导致了中国近三十年的闭关锁国,这段历史自然要由中国人自己去总结,但是美国第七舰队自韩战爆发第二天进驻台湾海峡之后,至今依然不断在那里出没,则是一个早已越出韩战范畴的问题了。
冷战:势力范围的争夺
美国在韩战爆发的第二天就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这种快速反应,今天被认为也是一种过度反应。
这自然取决于美国对突发之韩战所作的形势估计。当初消息传来,美国军界、外交界、新闻界一片震惊。美国军界乃至政府估计是:朝鲜战争的直接目标是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日本,而共产主义占领日本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
各类资料显示,在最初尚未得到任何情报资料的情况之下,美国就十分明确地认定,韩战是苏联为实行扩张而指使、策划的,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韩战最初只是金日成向斯大林提出的计划,当时也并非直接针对日本,但是美国的这种估计,也是刚刚熄火不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遗留下来的直接影响,其中关于日本的争夺,正是二战末期西方与苏联争夺东方势力范围的焦点。
这个问题始于雅尔塔三巨头会晤--早在二战结束前,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已经商定了战后的势力范围,日本被划在美国控制之下。但是,二战后期的太平洋战争,美国遭遇了日本的焦土抵抗,美军对日军的越岛作战伤亡惨重,于是罗斯福放手让斯大林的机械化部队横越大兴安岭扫荡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斯大林迅速拿下满洲里之后,便觊觎日本,准备越海攻占这个岛国,将其纳入共产主义阵营,当时,除非日本投降,几乎没有任何其他的可能阻止苏军占领日本,有些史家认为,这也是促使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决策向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因素。斯大林东进的步伐被日本天皇的投降声明所中止,他自然是不甘心的,于是几年后金日成入侵南韩的企图立刻获得他的首肯,因此在美国看来,韩战的目标自然是日本。
海峡:冷战的疆界
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还在于中国已经分裂成两个政权,而国共内战的楚河汉界也逐渐由长江移向台湾海峡,并最终成为一条冷战的疆界。
二战期间,美国作为中国的盟国、盟友,曾经给与大量的援助,著名的“驼峰空运”,是美国为支援中国所创造的第一次人类空运壮举;美国军人和中国军人曾经在中国边境并肩作战,抗击日本侵略军。抗战八年,国民党官兵浴血奋战抗击日寇,于盟军在二战其它战场上节节失利的情况下,在中国战场拖住了一百多万日军,中国人由此赢得了各盟国的极大敬佩。以此为前提,在蒋介石政府积极运作下,美国为首的三个盟国,美、英、荷于1942年主动呼吁:废除压在中国头上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同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邀请南京政府蒋介石代表中国赴开罗,在废除所有不平等条约的文件上正式签字,文件内容包括收回香港、澳门的条约。因此,中华民族从百年屈辱中恢复民族尊严,应当是在1942年蒋介石代表中国人签字的那一时刻,而不是1949年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振臂一呼“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那一刻。
事实上,1945年开始爆发的国共内战,也可以视为二战结束后西方与苏联在中国争夺势力范围的一场战争,比较有趣的是,美国始终因为蒋介石政权的腐败无能而对它没有信心,并一再逼迫国民党跟毛泽东“和谈”;而斯大林起初也对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没有信心,甚至不准解放军打过长江去,要求毛泽东跟蒋介石划江而治(毛的诗词“宜将剩勇追穷寇”是说给斯大林听的)。
因此,在中共攻占南京之后,华盛顿命令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不要匆忙离去,而美国国会也展开过关于“谁丢失了中国”的辩论,这个中美关系史上著名的辩论,是美国调整自己对华外交政策的起点。但是,美国没有料到,毛泽东发表《别了,司徒雷登》于前,决策“向苏联一边倒”于后,美国跟这个新生政权的关系便再也无法挽救了。韩战正是在这个时候爆发的。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瓦尔多·海因里希斯在他的题为《武力的作用与威胁》一文中指出:北朝鲜进攻南韩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快速将第七舰队送往台湾海峡,也是为了避免因永久失去台湾而可能导致在国内政治上的困窘。
防止国民党进攻大陆
1953年的第一个季度,由中国正规军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作战总人数已近百万,中国本土国防力量相对减弱。假若美国有侵略中国的意图,此时正可利用蒋介石从东南方向对大陆“反攻倒算”,与东北方向朝鲜境内的八十多万多联合国军一起,
对中国形成两面夹击的攻势。
然而,正在这个时候,美国第七舰队的司令公开向全世界宣布:如果台湾的国民党军队趁韩战之机向大陆发动进攻,美国第七舰队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对国民党军队进行阻止。当然,这同样是为了保证战争不在亚洲地区进一步扩大化。
此外,旅居美国的中国军事史学家史东先生指出,为了限制战争的扩大,美国政府在韩战期间,也曾拒绝蒋介石出兵朝鲜的提议,先后拒绝了五次,虽然五次都是国民党政府应麦克阿瑟将军之请做出的。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考虑,只是出于对战局和兵力的需求,不是从美国的区域安全政策出发的,也不能代表美国政府一贯的对华立场。值得注意的是,正由于他在韩战中的种种失当行为,美国总统杜鲁门最终决定临阵换将,把他从战场上撤了下来。撤销麦克阿瑟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下令空军轰炸鸭绿江大桥以切断中共对金日成的军需供给,被杜鲁门认为是给了中共介入韩战的借口,可见当时美国政府不愿招惹毛泽东新政权的谨慎心态。
维持区域和平
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阿瑟·沃尔德伦就韩战前美国的对华政策问题接受我采访时说:“北韩打南韩的时候,我们派第七军舰队到台湾海峡,意思是说,我们担心,如果这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要在韩国打,也想在台湾打,我们就要(在这一地区)维持和平。”
自从共产党建政之后,美国海军舰队不只一次进驻台湾海峡,每次都是起因于台海危机:
1950年,韩战爆发之际;
1955年,第一次金门、马祖发生危机;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再次炮轰金门、马祖,这次炮轰是中共要挑战苏联的“修正主义”,显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决心;
1996年,中共试射导弹,进行演习,恐吓台湾民主选举。
上个世纪最后一次台海危机,由台湾前总统李登辉的“两国论”引发,美国没有采取历史上一贯的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的行动,因为美国决策界认为并不存在迫在眉睫的军事冲突的前景。为了解决这次的危机,美国采取的是安抚中共、压制台湾的外交方式。
历史已经过去了五十年。纵览这五十年冷战风云的来龙去脉,可以发现,尽管两种意识形态冲突激烈,但是某些军事冲突最初的起源,仍是相互围堵,缺乏沟通,或者拒绝对话而导致的敌意和误解。迄今为止,美军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的使命,从利益原则来说,是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势力范围,并防止中国共产主义“解放台湾”;从国际政治的道义原则来说,是维护区域和平现状,防止紧张局势下爆发战争。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历史使命几十年来一贯如此,没有稍微改变。
(浴火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