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设计导演新闻弄巧成拙

发表:2003-08-14 05:24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看淮河防汛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组镜头让人过目难忘:某地百姓为了感谢在前线忙碌的解放军战士,大娘提着鸡蛋、小伙子挑着慰问品赶到大堤上。大娘拿着鸡蛋往战士手里塞,战士顺势往回推;几位大妈笑盈盈地抱着个纸糊的盒子,上面写着“送给抗洪战士”之类醒目的大字……

由于新闻里没有提到百姓送钱的事,所以我就开始琢磨:慰问品都在篮子里、担子里,这么小的一个盒子里能装什么呢?送去鸡蛋食品放在那儿,谁饿了谁吃就是了,干吗非要往人手里塞?联想到新闻工作中的一些所见所闻,直觉告诉我:这可能是拍摄者一手导演出来的杰作--用个没用的盒子来正面突出新闻的主题,通过推让鸡蛋来歌颂军民鱼水情深。

但是,这种“小儿科”的构思,非但不能使新闻增色,反而弄巧成拙,让人忍俊不禁。道理很简单:如果没人指点、没人导演,战士会不知道这些东西是送给他们的?老百姓用得着自己做个纸盒子给自己看吗?以这样的“恶意”来揣测新闻,是因为笔者耳闻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非典”期间,北京一家很著名的媒体号召市民为首都的医护工作者捐献纸尿裤。一个单位想捐献2000只,于是电话同报社联系:怎么捐?接电话的记者很是兴奋,立马动员:捐献当日一定要打一块一米见方的大牌子,上面写上“献给首都医护工作者”之类的话。干吗用?到时报纸要用照片哪。然而,就这一句话,害得工作人员一天跑了好几个商场。

追求新闻图像和图片的富有动感、主题鲜明,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在实现这种追求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反映新闻事实,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不管被拍摄者的意愿,一味追求自己的作品“鲜活”,还是宁愿图片的动感弱一点,也要真实反映事件的原貌?我们看看香港《新闻从业人员专业操守守则》的规定,也许会有些启发:新闻摄影以纪录真实为首要任务,记者在新闻现场应据实拍摄,不得参与设计或导演新闻事件,作夸大和不实的报道。

遗憾的是,由于一些新闻现场通常是设计或导演出来的,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据实拍摄。如果说上面所列举的情况并不常见的话,那么,让被拍摄对象按照记者的意图摆出各种姿态,充分作秀,在新闻实践中却是司空见惯的。今年“两会”期间,某法制大报的记者为了纪录三个政法界代表聚首的场景,让三个人来来回回地在某机关大院里走了10多分钟,左一摆来,右一摆去,变换各种姿势,一番折腾,最后不说代表满心尴尬,就是旁观者都有些于心不忍。

有了这样一些耳闻目睹的经历,平时看新闻画面和新闻图片,我的一个基本条件反射就是:是摆出来的还是拍出来的?其实,要让新闻好看,只需坚持一个简单的原则:据实拍摄,拒绝作秀。

读者推荐
原题:新闻报道拒绝“拍摄秀”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