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上周公布了一份中国金融运行报告,结论是“上半年中国金融运行变化显著”。但据参与报告撰写的一位央行人士说:“‘变化显著’是官方保守说法。其实,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增长完全可以用‘超常增长’来评价。”他预言:“如果照此速度,信贷膨胀带来的潜在信贷风险在未来3至5年将会显现。
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主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也认为,上半年商业银行贷款增长速度“确实很快很猛”。“不过,即使中央银行提高准备金和利率,我们的贷款规模也不会受多大影响。因为现阶段增加贷款仍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指标的首选业务。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只不过是增加借贷双方的成本而已。”
自称金融政策“左派”的某金融专家则认为:“央行的反应有些过于神经质。他们过分追求货币政策指标的平稳增长,而忽略了国民经济的实际需要。”
更有学者放出惊人结论:“新增贷款的数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国有商业银行用来掩盖不良资产而内耗掉了。这就是说,所谓新增贷款并未全部用于实际生产部门,而是在以‘借新还旧’的手段掩盖坏账──这当然是巨大的金融风险。最可怕的是,商业银行内耗了多少新增贷款,央行自己都说不清楚。”
金融专家李健博士则判断,目前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增长过快,并不意味着政策或机构上半年出了什么事。这应是近几年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迟滞效应。
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产业政策一直控制的“五小企业”(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技术落后、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涉及钢铁、石化、制糖、建材、采矿等行业的小企业)又有死灰复燃迹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背后强大的银行信贷资金推动。”央行人士判断说。
低水准重复建设是新增贷款且潜在金融风险较大的另一重点。如汽车热、房地产热、地铁热和继开发区热之后的CBD热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贷款支持与免费土地、免税等一起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造成大量靠银行贷款完成基础开发建设后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烂摊子”。
“形象工程”是贷款的另一投向。一些地方政府追求城市“绿化、装饰化、灯饰化、广场化”;企业追求“亚洲第一高”、“中国第一大”等噱头工程。这些工程近80%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据介绍,在全国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一个小县城,居然花3亿元建了“形象广场”,当地老百姓纷纷告状,最终因某领导人一句“广场不错”的评语而不了了之。
针对央行的金融运行报告,有学者指责其“太偏重总量分析,缺少结构分析,没有指出哪一类贷款更超常或不正常”。央行调统司有关人士也承认,不论是官方语言所说的“变化显著”,还是私下“超常增长”,都是一个总量概念,或者说是总量分析的结论。
“高增长、低通胀”一直是中国货币政策梦寐以求的目标。“在市场发达国家,适度的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的润滑剂。这一理论已成为学界和政府决策层的共识。”该人士介绍,对市场经济而言,通货膨胀就像人体的感冒现象。“央行的角色就像医生,既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置之不理。但是,中国货币政策当局目前对通货膨胀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远古时代”,似乎一有通胀迹象,就说我们的货币政策出问题了。”
金融专家、博士生导师李健认为:“从周期的角度看,目前贷款增长过快并不意味着央行的货币政策出现了问题。”她说,尽管经济周期与货币运行周期两者时间上不同步,但运行规律应是一致的。几年来,央行正是在不断的松与紧的回圈调节中实现货币政策的稳健目标。对目前贷款增长过快的现象,她认为是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低水准重复建设是新增贷款且潜在金融风险较大的另一重点。如汽车热、房地产热、地铁热和继开发区热之后的CBD热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将贷款支持与免费土地、免税等一起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造成大量靠银行贷款完成基础开发建设后不具备生产能力的“烂摊子”。
7月14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提出,要深入分析和高度重视目前贷款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风险。但是,有学者对此并不以为意,“真正的新增贷款绝没有这么多。1.8万亿只是国有商业银行‘恶作剧’的假像”。
“恶作剧”是针对近来盛传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内耗的说法。即国有商业银行公布或账面显示不良资产率降低,实际上并没有下降,只不过是透过财务处理,透过展期(把贷款期限延长)和转贷(把旧贷款变成新贷款)等方式,将不良资产伪装成新的贷款,从而虚增了贷款数额。
就在国内还在对国有商业银行“恶作剧”做出种种猜测时,《华尔街日报》7月16日刊登文章说,标准普尔的分析师认为,中国今年上半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新增贷款中,80%用于内耗。他们认为,银行账面资产的增加并不代表有更多的新资金投入经济发展,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维持账面上不良资产的会计成本──这实际上“吃掉”了一部分流动资金的增长。
(多维社)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