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华展示给记者一幅天津现有最老的地图,图上,按主河道曲线画出的三个太极图清晰可见。他介绍,这张地图的底图是制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天津县志》中的天津县境图。由于清乾隆年间华北水利总督设在天津县城内,因此,该图的水系分布位置应该比较准确。他将这三个太极称为“三岔河口太极”、“南运河太极”和“海河太极”,三个太极图形直径相等,两极均呈正南北分布,似以逆时针之势转动。
李大华说,太极图是宇宙万物运化的全息稳态模式,也是中国的哲学精华,生动地表示了宇宙万物的结构及其运动规律。有与无,动与静,天与地,昼与夜,夏与冬,南与北,左与右,正与负,合与分,进与退,盛与衰,生与死等,都可以从中找到解释。从图中可以看出,天津卫城选址明显受到三太极图的轴线(过大圆圆心和两个内切小圆圆心的直线)、切线(平行于轴线)和鱼眼线(分别过两个内切小圆圆心的直线)控制,直线的交点很好地表达了天津卫中心(鼓楼位置)、城墙对角线,护城河角等特征点,说明自然河道的三个太极图与天津卫城选址具有密切关系。因为纵观全图,只有两处河段方向规整,即图中呈南北向的一段,大致是今天北安桥(南)--东北角长途汽车站(北)一段;呈东西向的一段,大致是今天东马路--大丰路一段。李大华解释说,天津卫城选址在此,四堵城墙分别与上述两段河段平行,既背有河水依托,又被三个太极圈环抱其中,是全城惟一的完美点。
目前,三岔河口太极和南运河太极由于河道修改,景观已不存在,而东马路--大丰路一段原来与北城墙平行的南运河也已改道,在今天的天津地图上找不到当年的模样,惟有海河太极,也就是今天的天津站一带,虽略有人工修整痕迹,但基本形状未变。据考证,国内所有大城市,惟有天津具有天然河道形成的太极图,而且处于市中心区。
李大华认为,天津卫的兴起与商业密不可分。“直沽”中的“沽”,汉语最早的意思就是“买”或“卖”,后来也用于水,所以,把经济贸易的地方起名叫“沽”直截了当,如果在水边更具有双重含义。“直沽”中的“直”,从字面上看有“在直的河道进行直接买卖”的意思,类似现在的批发市场。
由太极图推演开去,李大华分析,天津的四方(东、南、西、北)和四隅(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同样寓意分明,而天津建卫前后所在地点均符合八卦理论。明永乐时建天津卫,选址与后天八卦相契。即西北为天,天子在北京,是直沽三太极的主轴向。西南为地,是天津卫当时受地方管辖的方向,天津卫各级上司分别为静海县、青州、河间府。东北为山,这一方向为山区。东南为风,天津一年中以东南风为主,与海河河道形成以东南为主,受风蚀,河道易行风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东为震,在正东所辖45°区域,有两大震源区--唐山震源和渤海海中震源。南为火,这是自然的。西为泽,与西边的大片湿地有关,可与白洋淀等水域联系起来得到解释。北为水,这一方向以三岔河口为标志。
建卫前的天津卫所在地又符合先天八卦,即南为天(天子所在方向)、北为地(蓟县等地方长官所在地)、东为水(有海河)、西为火(西照强)、东北为山(解释同前)、东南为风(解释同前)、西北为震(山河--平谷大震源)、西南为泽(南运河水域相关联的大片湿地)。天津城能较好地用原位的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解释。即便是最新的天津地图,也能清楚地辨认出老城明显的四方四隅,由于市内海河两岸建筑顺河而建,在“海河太极(直沽太极)”处表现出特有的旋律。因此,从三岔河口到大直沽的河道曲线最能体现天津城市特色,含有非常丰富的民族、经济和文化内涵。(马宇彤)
《天津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