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如编辑局总务斋藤史郎先生在其讲义《从日本经济新闻看采访报道的实际状况》第7页当中写到:“意识到理解的难度”,“理解异说的难度--不可思议的是没有以正义为敌的战争”,“(异文化通常是抵制、警惕和怀疑的对象,野蛮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斋藤史郎先生在演讲中解释:当事战争国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所以没有真正的“正义”的战争。我不知道斋藤先生是真不了解《国际法》还是其它原因故作不知,故意混淆正义与非正义的概念在日本政界、学界却时有发生,坦率地说,这种提法实在是对《国际法》的无知和“大日本国民”心态造成的。《国际法》又名《国际公法》,是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准则的总和。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无不是对被侵略国家的战争罪行和对《国际法》的公然蔑视及践踏。
“正”乃正中;平正;不偏斜。“正义”乃公正的;公正的道理。在古希腊,柏拉图曾把正义列为“四主德”之首。在当代西方,罗尔斯(JohnBordleyRawls,1921--)提出,正义是社会制度首要的价值,其原则是确定人们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相互合作的基本条件。
根据《日内瓦国际公约》对战争的定义,战争分为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正义战争指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国家独立、统一和世界和平,推动社会进步的战争。主要指为反对阶级压迫,争取民族解放,抵制外来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由此可见,斋藤史郎先生提出的所谓“没由以正义为敌的战争”可谓谎谬,犯了“虚无主义”的错误。在他的哲学头脑里既然没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那么他的善恶美丑如何区分呢?他要把人类推向一个怎样的境地?这样一个没有善恶是非、理由苍白的谬论岂能站得住脚?
众所周知,对二次世界大战的定性已为全世界各个国家所认同,包括德国希特勒等法西斯战犯的罪行受到了全世界人民正义的谴责和审判,战后,德国政府和人民深以此为耻辱并深深地忏悔。反观日本政府却丝毫不愿正视历史,“军国主义”思想大有死灰复燃之势。联想到70年(一个甲子年)前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发动对中国及亚洲多国的侵略战争,多少中国人还沉浸在历史的伤痛中,当年的受害者仍然健在。在这样一个名义为“友好交流”、“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纪念”之际,斋藤先生公然不顾在座中国听众的感情,甚至听众当中亦有不少学员的祖父辈便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者,其“友邦论”及“友邦之情”显得多么虚伪和粗暴!笔者以为,斋藤史郎先生混淆战争观,有为法西斯主义公然辩护之嫌。
其二,就“友好”而论,笔者以为,且抛开“间隙”而言,两国传媒人之间的交流,应着重于业务及学术方面的交流。中国古代圣贤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就在两国真正热爱和平、努力推进中日人民世代友好进程的两国友好人士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而进行各项纪念活动之际,却从日本不断传来有伤中国人感情的事件。在此次演讲中插入无关传媒学术本身的问题,似有精心准备之嫌。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不计前嫌”虚怀若谷之胸魄。但中国也有一句俗话“朋友之交,贵在心诚”,无论如何,斋藤先生抛出“战争无正义之分”的论点既然与传媒交流的主题无关,那便是有点上门挑衅的意味了。这实在与“30周年纪念”,与“友好交流”格格不入,是为遗憾!传媒是国民意志之喉舌,日经斋藤先生究竟代表了谁的立场?何种立场?
其三,所谓“意识到理解的难度”,无疑是日本部分人拒绝承认侵略战争,逃避灵魂谴责的一个幌子。笔者以为:日本的某些人--
“不肯理解”--岛国易生海盗,海盗之狂妄,岛国之狭隘,这种不肯理解是狂妄的“武士道精神”在作崇,从历史上的“倭寇”即可看出,打击“武士道--强盗”只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还是那句经典老话:“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
韩国有一个“国耻日”,那一天所有的餐馆都贴着:我们今天不欢迎日本人来就餐,我们不为日本人服务。韩国的日本人一到韩国“国耻日”那一天,都会恐慌起来:韩国人不给我们饭吃,不给水喝。所以给日本人心灵的震撼特别强烈,这时的日本人会想起,他们的父辈当年在韩国烧杀抢掠犯下的滔天罪行。所以日本人不给韩国人谢罪不行。可是占领中国14年,杀了3500万人的日本人就是不给中国人谢罪。中国有国耻日吗?没有。由此可见,中国有必要也搞个“国耻日”,让“不肯理解”的日本人在这一天感受“心灵的惩罚(震撼)”,帮助其“理解”。
“不让理解”--看看日本右翼势力叫嚣篡改日教科书的嘴脸,就不难理解,他们是多么急切地篡改历史,以让日本的子孙后代迅速“忘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但企图让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忘记,这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举,古有谚:“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日本是一个岛国,它和德国不一样。德国周边12个国家互不签证,各国人可以随便开车出入境。各国对德国纳粹的愤怒德国政府很快就能知道,所以德国总理施耐德出于一种历史责任感向受过迫害的犹太人下跪谢罪。但日本人不一样,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中国人的愤怒。现在日本80%~90%的年轻人形成了一个概念:侵略中国和打中国是对的。他们认为,当时中国已经被英法各国占据着,我们日本是解救你们去的,直到现在他们都这样认为。加之日本政府的“闪烁其辞”和日本右翼势力的“百般阻挠”,不但不正视历史,反而曲解历史,蒙蔽了大多数善良正直的日本青年。所谓的“友好交流”,多数也是心照不宣地绕开“敏感问题”,日本有些人生怕触动了这根“敏感的神经”,即使“躲闪不及”,照面之际,也是虚伪的大玩“文字游戏”及“外交辞令”,他们根本不会把真实历史和史料,以及中国人的愤怒客观真实的传达给广大日本人民。其心不诚,言何友好?作为“自由、民主”国家的传媒,在大讲特讲“公正、公平、公开”之余,真的没有听到愤怒的呼声?真的没有看到真实的史料?真的没有盟心自问?真的没有良心反醒?
“不难理解”--从战后亚洲受害国搜集的大量骇人听闻的野蛮侵略罪证,从战争遗址,到幸存的劳工、慰安妇,再到日本国自己在侵略占领国及本国内的大量出版物中记载的日军的种种罪行,难道还能对日军的行为善恶不分?甚至难以理解?难道对这场侵略战争的正义与否难以理解?侵华日军在中国,恶贯满盈,臭名昭著,罪行累累,南京大屠杀,30万冤魂在哭泣;“三光政策”,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所谓“三光”,不正是叫嚷要“种族灭绝”吗?日本关东军七三一部队(731,1644细菌部队)部队长石井四郎解释地更为彻底而赤裸裸:“细菌就是让种族灭绝”,他恬不知耻地炫耀:“是细菌部队拯救了日本国家。”……而早在1925年6月17日,德、意、美、英、日等三十八国于日内瓦订立的《日内瓦议定书》即已明确指出:缔约国接受禁用毒气原则,并同意将禁用范围扩大到禁止使用细菌武器。我们以正义的名义,可见丝毫不难理解,怎么让一个强盗来理解“强盗”就真的那么难吗?这只能说明:他使用的是“强盗逻缉”!
正义善良而又富有和平使命感的中国人的神经在不断地承受着刺激,中国东北公民诉讼日本侵华期间遗留毒气炸弹不断炸死炸伤当地公民一事,日前传来我国民败诉的消息。更让人震惊的是,日本东京高等法院二审一次开庭的细菌战中国民间对日索赔案,近日又传来我败诉的消息。我们再看看中国原告团致日本东京高等法院的公开信:“日本政府应承认细菌战罪行,承担最起码的人道责任;日本政府应公开当年侵华日军细菌战的所有资料,充分尊重受害者的知情权,以表示日本政府反省之诚意;日本政府应承担赔偿责任,充分尊重原告的基本人权;日本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军国主义复活,充分尊重二战中受害人民的感情。”原告团强调,日军细菌战的受害幸存者和见证人,没有权力放弃对日本政府的索赔,让“遗留”问题永远“遗留”下去。原告团揭露、清算日本细菌战罪行,不是为了加深仇恨,而是为了面向未来,解开历史死结,实现中日友好。然而面对这个判决,日本细菌战调查团中国代表团团长王选不得不表示该判决是个“荒唐的判决”。
鲁迅先生早就大喊“痛打落水狗”,当然,咬人之狗若有悔罪之意,当在不打之列。面对强盗抑或强盗逻缉,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又怎么还能“费厄泼赖”,讲究“绅士”呢?网上某日本在华留学生公然叫嚣二战时法西斯理论:“支那(中国)乃劣等民族,人口众多,浪费资源……”支持日右翼势力抛出的所谓:“大卸中国七块”之谬论,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当为国人之“醒棍”,警惕法西斯死灰复燃,更亦警防“糖衣炮弹”和那些所谓“谦谦君子”炮制的“友邦论”。
中日两国从地理上一衣带水,历史上,日本的文化脉络皆可追溯于古代中国,从文字(汉字)、书道、茶道、武术、神道教、佛教、农业技术、建筑、服饰等众多领域无不渗透着汉文化的精髓。日本对“根祖之邦”发动侵略战争,烧杀奸淫,甚至于国际法不顾,大肆发动细菌战。日本法西斯甚至侮辱中华民族为“劣等民族”!岂知早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219年),秦方士徐福便率童男童女数千人,乘楼船入海,至日本岛上,启蒙土著,开承文明,交融繁衍后代如今之日本人。公元7、8世纪后,日本文献中颇多有关徐福的记载,并尊之为司农耕、医药之神。之后日本的遣唐使依据中华文化,依样学样,才有了日本文学,日本文明才得以记载和发扬。中日本系唇齿邻邦,理应秉承“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方为根本大计。但若日本右翼势力只手遮天,一味用谎言隐瞒战争真相,日本右翼财团支持的日本媒体为其充当喉舌,继续其愚民宣传,整个日本社会除部分有良知的人以外,不反思历史,忏悔其滔天罪行,还有何资格惺惺假意畅谈“友邦和睦论”?
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自己”,恐怕这正是斋藤先生及日本右翼势力的悲哀之处,也是多少国人应警惕和反思之处。
对于历史,古已有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此,我们也敦促某些日本人不要忘记侵华史!“血写的历史,远比墨写的文字更有说服力”,历史上,日本曾对中国进行了法西斯侵略,惨无人道;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
日本人,勿要忘记!中国人,无法忘记!伪君子,我们会厌之、疏之、弃之、批之,小心提防;真仁士,我们将敬之、迎之、和之、赞之,真情往来。
(摘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