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定量的预测中,北京大学教授海闻等人通过对北京的旅游、餐饮、航空和市内交通等服务行业的抽样调查,认为"非典"事件会使中国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比年初预计的低两个百分点左右。这个分析与许多外国投资银行的分析相接近。例如,高盛亚洲部总经理胡祖六认为,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在第二季度内控制"非典"的蔓延,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比年初预计的低零点五个百分点;可是,如果"非典"蔓延持续两个季度,那幺中国经济增长可能会比预计的低两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专家的分析都集中在"非典"对经济增长的近期影响上。其实,虽然"非典"是一个突发事件,但是它对中国宏观经济的长期影响不应该被忽视。而且,人们更应该对这一事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整体模式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行思考。
截至目前为止,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其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有密切关系。在过去二十四年里,中国官方统计的年均经济增长率大体为百分之九左右;与此同时,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大约为年均百分之十三左右。这使得中国贸易在全球贸易中所占的份额比其国民经济在全球中所占的份额要高很多。正因为如此,不少经济学家认为出口增长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出口增长推动经济增长这个现象背后,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现在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工资水平只相当于美国工人的百分之五和欧洲工人的百分之七左右。如果我们将中国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工人之间在的退休、医疗保险等其它方面的差别都考虑进去,那幺,他们在总体劳动成本方面的差别更大。这种差别使得中国可以在国际劳动分工中发挥比较优势,在劳动密集性产业方面加速发展,从而推动总体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劳动成本的低廉固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有关,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城乡二元化结构和不合理的分配制度使得这种低廉的劳动成本甚至低于某种"自然"状态。人们不难注意到,同样是制造业工人,城市人和农民工之间的待遇差别很大。尤其是,在国家和地方政府出于政治稳定的考虑给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定的社会保险的同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没有医疗、失业和养老保险,他们实际上是一种"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种"超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是使得中国制造业的总体劳动力成本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然它也是使得中国外向型发展战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次"非典"事件的爆发,固然与中国政府控制公众信息传播有关,但是控制"非典"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困难,底层民众、尤其是农民工由于没有必要的医疗保障而成为非典病毒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这样一个严酷事实,使得人们认识到这种人为地通过剥夺农民工医疗等必须的社会保障的做法对社会整体的危害。按照生产力维持和发展的规律,医疗、退休等社会保障体系本来就是劳动力成本中的一个必需组成部分。有意的将这一部分剔除出去,虽然会在短期内降低劳动成本,但是这种做法在本质上是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是反自然的、反社会的。最终承担后果的,仍将是整个社会。
问题在于,如果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认识到应该对中国的劳动成本进行适当的调节,尤其是应该将社会底层和农民工必需的维持和更新劳动力的费用包括进去,不仅设在中国的厂商、而且中国的国际竞争者都会发现,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可能会比人们想象的要高出许多。这样一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将会随之面临一系列的调整。应该说,这将是"非典"事件对中国经济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长期影响。
(RFA)(5/1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