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年年中,彭德怀领导的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决定在华北发动一场破袭战。七月二十二日,“前总”请示电报到达延安,抄呈毛泽东、朱德、张闻天等人。但反常的是,毛泽东等收到电报,迟迟不予回复。八月八日,彭德怀只好自己下达战役命令,并同时以电报报告延安。毛泽东还是不予回复。直到二十日,收到报告已近一个月,前方已经作战多日,毛泽东仍未作任何反应。〔9〕
因为毛泽东要保存实力,扩大根据地。他不愿拿中共的主力部队与日本人拼,消耗自己的实力。但中共也喊抗日,他不好正面反对打日本,便有意不回答,让彭德怀自己去打。打坏了拿彭是问,打好了自然归功于党的好领导。
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场大胜仗。九月四日,国民政府领袖蒋介石向朱德、彭德怀发去嘉奖电。十八日,延安也召开了“纪念九·一八,庆祝八路军百团大战胜利大会”。
但这场战役使侵华日军“深刻反省”,不敢再对八路军掉以轻心。不久,从华中、华东抽出部队到华北,向八路军控制的地区大举反扑。随后的两年中,面对日军反覆进行的残酷的“扫荡”,八路军遇到了空前的困难,抗日根据地一度缩小了三分之一。
着眼于利用抗战保存、扩大实力,以便日后推翻国民政府的毛泽东这才发现,百团大战的实际受益者是蒋介石,觉得吃了大亏。一九四五年中共开会总结华北抗战,彭成众矢之的。“会上发言的同志几??一致地认为,此次战役的发动过早地暴露了我们的力量,是‘战略错误’和‘路线性错误’。”〔10〕彭德怀只得检讨以自保。
不过,会后毛却换了一副脸孔拉拢彭德怀,说∶“百团大战是无可非议的”,“如果将来有人再提出此事,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回答∶第一,中央军委批准的;第二,毛泽东同志同意了,而且还有电报为证。”〔11〕
粗心的彭老总以为事情有了结论,便不再将此事放在心上。不料在五九年的庐山会议上,他因为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批评“大跃进”中的若干做法,招致大祸上身。毛借机彻底搞倒彭德怀,又把百团大战搬了出来。
百团大战是彭的“历史污点”。会上一致批判彭,说“百团大战是背着中央发动的”,“帮了蒋介石的忙”。彭德怀被迫再次认错∶“这一仗是帮了蒋介石的忙。”〔12〕
庐山七月三十一日政治局常委会批判彭德怀,毛泽东说∶“(抗战时)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13〕
庐山会议结束后的第二天,毛泽东再次谈话,明白透露其借“抗日”夺权的策略∶“(抗战胜利后国共和谈期间中共提出)‘和平民主新阶段’是为了争取时间,准备夺取政权。日本投降早了一点,再有一年我们就会准备得更好一些。”〔14〕
如果日本晚一年投降,共产党的实力的确可以增强不少,与国民党夺权将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至于中国老百姓要多死多少人,多受多少罪,那就不在毛泽东考虑之列了。
顺便说说贾拓夫。
贾拓夫在党内有个外号“陕北才子”。有帮毛泽东在陕北落脚的大功,年轻的贾拓夫深受重用。中共执政先担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继而任国家计委副主任,并在一九五六年的中共八大当选为中央委员。
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前的六月中旬,国家计委机关党委书记宋平主持干部会议,请贾作报告,“讲真话”,贾作了个《关于学习一九五九年计划调整问题的报告》。七月庐山会议,突然“反右倾”,这报告竟成“右倾机会主义的反党纲领”。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冶金部、煤炭部、机械工业部、铁道部、化工部联合召开批斗会,逼贾拓夫交待与彭德怀的“反党关系”。贾被撤职,四名计委的局级干部受其牵连,进了“反党小集团”。
由于庐山会议上彭德怀写给毛的那封引致“反右倾”狂澜的信曾经给贾拓夫看过,批斗会上追问贾拓夫,看完信后他说了什么没有。贾据实回答,他对彭说∶“恐怕太刺激了?”再追彭怎么说,贾又交待∶彭说“我就是要刺激他一下。”
与会者再追问∶“彭德怀要刺激谁?”
贾答∶“刺毛。” 〔15〕
这不仅证明了彭德怀的反党,也成了把贾拓夫打成“反党分子”的依据。
文革初,康生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红卫兵头头时说∶“‘陕北才子’贾拓夫哪里去了?这是个一贯反党的老右倾。”于是造反派马上抓走了贾拓夫。两天后,国家计委“红色造反委员会”拉出横幅标语“贾拓夫死有余辜”,并贴出大字报,说在石景山八角村的树林里发现了贾拓夫的尸体。这名为中共打天下立了大功的中央委员就那么死了。
1 《龚楚将军回忆录》(香港∶明报月刊社,1978)第542至543页。2 同上,第543至544页。3 同上,第552页。4 陈云《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一九三五年二月或三月)。5 同上。6 《炎黄春秋》(北京)一九九六年第九期第五十页。7 《炎黄春秋》(北京)一九九六年第十一期第十五页。8 同上。9 《炎黄春秋》(北京)一九九七年第十一期第4页。10 一九八八年十月二十三日人民日报中薄一波的文章。11 《炎黄春秋》(北京)一九九六年第六期第5页。12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第183页。13 同上,第182页。14 1959.8.17毛泽东的一次讲话,《学习资料(1957~1961)》(清华大学,1967)第260页。15 《传记文学》(北京)一九九五年第一期第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