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委宣传部关于《外滩画报》的审读意见(资料转载)
近日,我处对2002年11月1日创刊的外滩画报进行了审读。外滩画报是一张杂志型的周报,由上海文艺出版总社主管、主办,版面为大四开48版彩色印刷,每周五出版。创刊至2002年年底的9期外滩画报来看,该报从版面设计、报道内容到排版印刷都相当有个性,比较适合都市中青年男性阅读。目前该报广告比例和总量均不大,每期仅2--3个版。从整体看,外滩画报的创办是经过市场调研的,报纸对目前上海媒体的生态环境和自身定位有所思考。该报在申博成功和元旦前都出了特别版,显示出报社具一定的策划和编辑能力。
作为本市的一张新创报纸,外滩画报在探求媒体创新的同时,在宣传报道上存在一些严重问题,需要该报以及主管单位的高度重视,认真反思,切实加以改进。
1、重大政治题材报道处理不当
12月27日“视觉新闻2002号”专版中,刊用以《成功》冠名的一组新闻照片,其中《胡锦涛当选总书记》竟是中央两位主要领导人头像背靠背的照片。照片构图失当,文字说明不妥,且版面上没有标明照片由谁所摄、是谁提供。11月15日头版关于十六大题材的大幅照片,寓意不清、主题不明;第二版“特别报道”专版的标题《十六大 &十六个人》及所选部分照片和文字报道,均欠妥当。如其中一张照片《警察与路人》的文字报道竟然宣传:“不远处的人民大会堂内,十六大正在进行中,天安门附近的一切行人都要接受安全检查”。11月8日头版头条标题及第二版“特别报道”专栏文章《十六大前夕民意调查》,以反映民意的角度,公开刊登调查公司对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一家之言,是不真实、不全面的宣传。对重大政治题材报道的处理如此轻率,反映出该报的政治意识较弱,编辑态度和方法极不严肃。
2、重大敏感问题报道主观随意性太强
关于世博会报道,12月13日虽然刊发了《申博大使驳斥世博会“鸡肋论”》,对申博意义作了正面宣传,但同日该报在“外滩评论”专版上,以摘要发表读者来信、来电的形式,刊登《举办世博会,我们还缺什么?》,对上海申办和承办世博会,公开提出一系列质疑;12月20日《给世博会算笔帐》一文,强调上海承办世博会不会赢利,否定申办世博的必要性,说什么“人们对世博会的兴趣在逐渐下降。展览会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发达国家越来越不需要通过申办这类展览会而获得重大的发展”,并断言“2010年世博会,来参展的单位和来参加博览会的人数会比预期的有下降,预测的73亿门票的收入是不可靠的。要想保持国内各省的支持,恐怕要靠政府的行政措施了”等等。这种分析与结论有何依据?11月15日头版头条标题及“封面故事”专栏文章《长江三角洲抱团打天下》,题中“抱团”提法不准确,文中关于“在长江三角洲,1500年孕育了多座‘世界级城市’”的提法不正确,与中央和上海市委有关精神不符,如此宣传在读者中容易造成认识上的混乱。
3、违反新闻宣传管理有关纪律
12月6日署名朱亚峰的评论文章《央视把违法行为当经验报道》和13日署名白俊的自由来论《央视为何不直播申博成功》,分别对中央媒体报道内容和做法公开进行批评。新闻传媒要维护党的宣传舆论机构的正面形象,中央媒体和兄弟省市主要媒体即使存在不妥乃至错误,必须通过内部渠道反映,不能在媒体上公开批评,同时也要防止负面影响进一步向社会扩散。11月22日,“外滩新闻”专版刊登了有关主管部门已明确指示不准宣传的文章《女大学生午后之死》,违反新闻管理纪律。
4、炒作有负面影响的题材,宣传格调低下
12月13日头版及3-6版,用了5个版面对一个在“5.7空难”中的犯罪嫌疑人大肆炒作,介绍他的生平及周围亲友对他的正面评价,并把犯罪嫌疑人与无辜乘客相提并论,对他的死也“怀着深深的悲悼”,这明显违背公德,误导社会舆论。12月20日用了两个整版以价值3000万的别墅闹鬼为题材,刊发《探访广州“鬼屋”》和《“鬼屋”揭秘》两篇文章,对闹鬼情节和场景细腻描绘,宣传迷信,违反了科学常识。11月29日,在“世界一周”专版中刊登日本在裸女身上就餐的照片,还取题为《秀色可餐》。另外,在“笑林”专版中刊登的《女生宿舍梦话》,《唐三藏情史》等文章;11月22日竟用整整六个版面报道安全套发放的问题,格调庸俗。
5、文章、图片的版权、来源不清
该报“外滩城市”中的海外报道,除注明特约记者之外,大都署用化名,从报道内容看,应是译作。同样,该报大多数图片都没有出处,尤其是“世界一周”专版中,可以明显看出是用国外通讯社的图片,但报纸都没注明版权或拍摄者。
外滩画报作为一张新创刊的新闻休闲类周报,在努力创新开拓市场的同时,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恪守新闻宣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纪律,遵守新闻行业的运行规则。只有这样,新生媒体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地发展。
报: 殷一璀 王仲伟
送:新闻出版局 本市主要新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