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女大学生讨债历程
日前,笔者随女大学生杨文萍来到她曾经打工的一家公司,经过一番交涉终于拿到了她本应早该拿到的劳动报酬。走出这家公司的大门,杨文萍说,没想到要工钱竟然是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
杨文萍是北京一所大学的在校生,前一阵,她和几个同学与一家广告公司签订了用工协议,利用周末时间在商场为一家瑞士的知名跨国食品公司促销冰激凌。1月底,当杨文萍兴冲冲地按照协议规定的时间去公司领工资时,却被泼了一头冷水。
第一次走出校园打工挣钱的杨文萍自此开始了她的“讨债生涯”。她先是拨打了那家瑞士食品公司北京办事处的市场部电话,反映她被拖欠工资的事。一位女职员没等她说完就不耐烦地挂断了电话。杨文萍又拨打了这家食品企业总公司的投诉电话,接线员记录下情况后说以后再回复。不甘心的杨文萍又把投诉电话打到了区劳动局,工作人员解答说,按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不受《劳动法》约束。劳动监察部门也答复杨文萍,如果没有正式的劳动合同,他们较难查处。杨文萍把咨询电话一直打到了法院……
春节过后,杨文萍又一次拨通了广告公司的电话,“你打了投诉电话了吧,没必要把事情搞这么大。”对方终于软了下来。
一些公司专雇大学生
某高校硕士研究生王刚近日也打来电话,诉说了自己历时两年的苦涩讨债经历。2000年10月,刚进校门不久的他通过校内海报在一家名为“蓝天星”的翻译公司谋到了一份英文翻译的工作。2001年3月小王完成了总稿酬约3400元的翻译量并到公司交稿时,翻译公司却只付给了其500元稿酬。自此,小王踏上了他那漫漫讨债路,隔三差五就向公司打去一个电话索要欠债,但是直至今日也没能如愿。
小王告诉笔者,这种以种种理由拖欠大学生劳动报酬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班约有10多位同学都曾有过类似经历。“蓝天星”的工作人员郑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他们欠钱的理由:“不是公司不想付款,而是担心付清了款项后,若稿件出现问题,再去找译者就十分困难,拖欠稿酬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
而另一位叫刘芮的女大学生的遭遇或许更惨,当她寒假期间来到某文化公司从事文字编辑工作时,对方要求其先交500元的押金,待所编辑的文稿完成后,公司会将押金与编辑费一并予以结清。10天后,当刘芮带着已经完成的厚厚一摞文稿高高兴兴地到公司准备领回500元押金和劳动报酬时,没想到自己却成了一场骗局的受害者--该公司已经关门溜之大吉了。
种种迹象表明,大学生勤工俭学尚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笔者就此问题采访了各有关方面的说法,感到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勤工俭学行为支持的力度都还有待提高。
一位大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外出打工,学校一般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但一旦出现劳务纠纷,校方也很难起到什么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