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羊城晚报》报导, 留交会上,在国内某地创业已三年的一位女留学生含着泪激愤地表示:她从未得到当地政府一分钱扶持,这种情况再不改变,她宁可放弃已有市场,迁往广州!这位代表的“苦水”引起了共鸣。曾任职世界银行、现就职广州某金融机构的一位代表坦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刚出校园的留学生走到哪里都可能遭遇资金问题,但中国却有5万亿元活期存款被“闲置”,要让这笔钱“活”起来,必须依靠中介机构。政府拿的是纳税人的钱,当然不能乱投,但政府应在推动中介机构的建设方面作贡献。
美国南加州教授学者协会的一位代表坦言:“现在少数地方组团赴美‘招人’,实际上却是游山玩水,我们已经无力招待了!”他说:“如果真的要招人,我们完全可以提供必要的协助,但拿了政府的钱却不办实事,令我们不耻!”
一位来自美国的代表说,一些地方在争抢“海归”的同时,当地大学生却面临就业困境,值得深思。他认为,“海归”如果能比国内人才具有一些优势,固然与海外教育有关系,国内的教育方式也有责任。“首先是教材!”身兼南加州大学教务委员会委员的他说,美国的教材和教学大纲有时甚至每两周就重新审定一次,但国内有的教材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还有人才的培养方式!”他说,“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后还想攻读的,都会被校方‘赶’到其他高校接受‘杂交’。而国内恰恰相反,许多有成就的博士都被直接留校,思维相对闭塞、观念相对陈旧也就难免!”
多名代表反映,在国内不少城市,他们都遇到过当地要其出示“中国在其留学国家所设的领馆开具的留学情况证明”的事,可他们已回到国内,办手续十分麻烦。
还有多位留学生代表认为,各地政府虽已制定诸多优惠政策,但还要做好“清障”工作,确保政策实施。已在国内某地创业两年的一位代表说,现在常常是上面政策很好,下面做法“好狠”,两年来,光罚款就已罚得他“翻白眼”了!
报导观劝留学生回国应正确对待风险。回国前就要树立风险意识,做足每一个环节,方能规避风险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