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之前生活在中国大陆的人,对于交税这件事,从来都不关心,似乎赋税与自己的生活无关,纳税对个人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道理当然很简单。因为在毛泽东时代,“普天之下,莫非党土,率土之滨,莫非党奴”。中国的所谓“公有制”,即“党-国”所有制,使政府与党的机构的运作经费根本不需要去求人上缴,公有制的政府在本质上无须征收赋税。所有财产都在党-国的口袋里,所有国有企业创造的利润都归它所有。相反,人们所种的地,人们吃的饭,人们领到的薪水,反而被认为是党和国家给的,是党-国养活了人民,而不是相反。
因此,在那种共产制度下,赋税本质上是一种虚拟物,是一种膺品,是模仿其他国家私产制度的一段盲肠。共产国家的政府在根本上并不依赖(国民所缴的)赋税来运转,在这点上,它无所求于国民,因此,它也不受国民意志的制约。
本质上,税赋是与私有制相伴随的产物。是该制度下国民用自己的钱(赋税)来购买政府对自己的服务,因此,在这种关系下的政府必然受到民意的制约。这一原则,是由人类的第一个宪政国家英国用划时代的大宪章确立下来,并在几百年内逐步向全世界扩展开来的。
最近二十年来,中国大陆的财产制度目前正处于历史性的转型阶段,公有制衰微,私有制萌发,但新旧制度仍处于拉锯战的相持形态,一系列异象由此发生。
前不久,以明星刘晓庆涉嫌逃漏税被押进秦城监狱为象征,中共以一种夸张的声势加强了对富豪的查税,几名名列富豪排行榜的亿万富翁也陆续被捕。但是人们注意到,所有这些被清查的富翁中并不包括位高权重的人,特别是发了横财的赫赫有名的太子党们。
这些事件的发生溯源于何种国情背景?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过去二十几年逐步走向市场经济,对外商和对民营企业开放,国有企业不可挽回地走向失败,导致公有制日益缩小。此外,国有财产的转移由于缺乏透明的制度安排和监督,日益流入权力者的腰包,甚至大批流失到国外。这两项因素(国企失败,公产流失)致使国库日益空虚。而经济制度(特别是)产权制度转型,又使私企逐步崛起壮大。这一公一私的一消一涨,使国库收入对民间企业和个人赋税的依赖度日益增加。
但是由于过去公有制基本不依赖赋税的惯性,虽然自从1980年起就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但基于中国税制的不公平不完善,加上缺乏合乎国际标准的金融、信贷和财会制度,致使多年来逃漏税成为普遍现象。直到近两年,由于中国加入WTO,关税大幅降低而导致海关税收迅速减少,该巨大压力与前面的诸因素多管齐下,中共骤然发现税基严重不足,国内税务领域问题丛生,逃漏税严重,加以贫富悬殊,民怨沸腾。于是,在这种国库日益捉襟见肘的困境下,当局把视线转向了市场经济造就的富人阶层。
在北京的算盘里,打击民间的富豪,一可以充实国库,二可以平抑民怨,可谓一石二鸟,何乐不为?这样,中南海的潮流骤变:从“官商合流”转向“杀鸡儆猴”,一场汲汲于与民争利的浪潮汹汹而起。
这就是中国一批民间富豪身陷囹圄的背景。它将导致怎样的经济政治后果,人们将拭目以待。
(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