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体的“无米之炊”

发表:2002-11-14 19:28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中共十六大是一件世人瞩目的大事,但经过开幕式后的一段热烈渲染,许多中国记者发现他们“断粮”了--十六大其实没有多少新闻可写。

  这就怪了,被媒体热炒了一年多的十六大,到真正举行的时候居然让老记们感觉有劲使不上,是不是让人难以置信?

  事实还真是这样,中国媒体有关十六大的报道这两天已经是捉襟见肘。翻开主流报纸,虽然铺天盖地都是有关十六大的消息,但不难发现,各报头版的内容如出一辙,基本都是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连照片的摆放都没有大的区别,用“千人一面”来形容不算过分。

  再往二版以后看,差别有一些--至少讲话人的名字就不一样。读者一般可以从讲话篇幅的长短去判断主讲人的身份和地位。不过,如果你想根据讲话的内容去判断这个人的水平和特点,恐怕要大失所望。十六大代表人数虽然超过两千,但人人说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用“众口一词”来描述也不能说是夸张。

  同报纸相比,电视可以出影出声,总比枯燥的文字更得民众的青睐吧?恐怕也未必,家住北京双榆树小区的孟先生说,他平时比较喜欢看新闻节目,但这两天一到新闻节目他就要换频道,“整天就那几句话翻来复去的讲,怎受得了呀?”

  感到不耐烦的当然不只是媒体受众,媒体本身也已坐立不安。

境外记者成“猎物”

  为了显示对十六大的高度重视,各媒体都派出精兵强将,组成阵容庞大的“十六大宣传报道组”。几天下来,众媒体通过代表的嘴耗尽了对十六大政治报告的赞美之词,电视台也播完了全国各地群众为十六大召开而“欢欣鼓舞”的画面--除了南腔北调的口音,你还真分不出他们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如何让自己的十六大报道显出一些“特色”来,成了各媒体从老总到采编人员心头难言的痛。

  于是,到北京采访十六大的境外记者成了中国媒体的“猎物”。

  观众不是不喜欢看代表在那里千篇一律、一本正经地“念八股”吗?找个老外变个法儿来念,既新鲜,又宣传了十六大,一举两得呀。

  不过,中国大多数媒体都想到了这着妙棋。于是这两天,不少在北京的外国记者都受到了中国同行的“青睐”,被追着要“采访”。

  其实,中国媒体的“无米之炊”与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没有直接的联系。在私下交流的时候,这些中国“老记们”其实个个精明,无“米”下锅不是因为他们找不来“米”,而是他们只能找一种“米”,就是“宣传和歌颂十六大精神”,结果货色就短缺了。

某电台记者说:“谁不知道天天叨咕几句干巴巴的话烦人呀,但这是咱老记或总编能改变的事吗?”

  按理说,民众觉得单调,媒体觉得没劲,甚至官方可能也觉得没趣。那就干脆精简那些铿锵的“真理格言”,多报道一些实在的事情?你还别急,在中国,干什么都要讲究个“名正言顺”,何况是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政治大事。

  照以往的经验,新的“真理”在没有把老百姓的耳朵磨出茧子以前,都不能算“说透”了,所以,媒体还得继续翻来覆去。


(联合早报)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