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此间《文汇报》报道,十年前中国和以色列建交时,以色列只有十个中国人,十分“珍稀”。今天在这片只有2万平方公里硝烟炮火弥漫的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就有1-1.5个福建人。
报道说,以色列高科技人才和大学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全球最高,是世界唯一研究人才过剩的国家。然而,其劳动力市场特别是建筑业、农业的廉价劳力非常缺乏,多年来一直输入外籍劳工,相当部分来自中国。今天,谁也说不清中国在以色列的劳工有多少。在中国驻以使馆登记在案的是七八千人,新闻媒体报道是一万多人,以色列官方的数字却是2-3万人。这是由于逾期滞留或非法进入等原因,以色列有大量中国劳工没有统计。
据官方统计,2001年岁末福建在外劳务人员近6万人,居全国第一,涉足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色列就是其中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厦门累计已有近5000人次到过以色列务工,莆田目前在以色列的还有4000多人。
报道说,福建劳工在以色列工作、收入和生活状况差异很大,各劳务公司的劳工情形大不一样,非法滞留者处境最差。总之,他们在以色列变成了一台挣钱的机器,干最大限度的活,花最小限度的钱。由于语言等方面的障碍,福建劳工平时很少外出,劳务公司也经常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他们每月要向公司交100美元左右的伙食费,每月还要交100-200美元的住宿费,因此,他们除了周末到市场买菜外,平时基本上就是从宿舍到工地,两点一线与当地社会几乎没有交往。他们很少与家人联系,尽管也想家,但在以色列100谢克尔(约200元人民币)一张的IP电话卡,只能打60分钟,为了省钱他们很长时间才与家人通一次话,也很少给家人写信,因为经常寄不出信也收不到回信,几乎与国内隔绝。
报道说,近来,巴以冲突日趋激烈,自杀爆炸和枪击时有发生。但是不安和惊恐并没有让他们不敢出门或打道回府,每个月1000美元左右的工资诱惑力实在太大,许多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挣不到足够的钱是没有脸面回家见亲人的。”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