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专家们警告称,对于许多公司来说,进入中国大陆可能得不偿失。虽然中国最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但各种法规标准的不透明可能仍会带来一盐侍狻?
只要问一问北京泰哥金属工业制品有限公司(Beijing Taico Industrial Metal Products)的经理Frank Tierney Ko,就可以知道外国公司在华可能遇到的一些难题。
6月13日上午,Ko很快感觉到他的公司在北京潞城镇再也不受欢迎了,约有100个当地人喧喧嚷嚷地来到了他的公司,拆除其办公楼、宿舍和其他设施。
这些人并没有出示身份证明或法律文件,并阻止了对拆除现场的拍照或摄影。公司员工给警察打了电话,但没有警员来到现场,北京泰哥母公司美国Amco Industrial Corp.的董事Ko表示。
Ko称,他认为,这些人是由当地政府派来的,他已听说当地政府意图将其公司所在的土地用于住宅房地产开发。当地官员拒绝评论。
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公司为沃尔玛连锁公司(Wal-Mart Stores Inc.)等美国零售商生产家居用品。目前,该公司正在潞城镇外寻找一个新的厂址。同当地官员的磋商也是时断时续,Ko称。
“和这些当地官员打交道很难,”Ko表示,并称这些事已给他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在中国大陆,这只是个别现象吗?很不幸,这种事情很普遍,专家们如是说。
潜在的问题还很多
专家们表示,试图在中国大陆经营公司的外国人面临着一大堆的问题。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商务处(Commercial Service)为此专门编制了一份在华经商需注意的12点清单。
其中第5点敦促企业“注意,产品仿冒和商标、专利、版权的侵权行为在中国大陆十分猖獗。”
该清单还告诫企业称可能会遭遇保护主义壁垒,如高关税和配额。这份清单指出:“在成立已有7-12年的(合资企业)中,如今的趋势是美国公司出资收购中国合作伙伴的股份,成为独资公司。”这反映出外国公司在和前国企经理们打交道时遇到的问题。
“许多合资公司在成为独资企业后,首度开始赢利,”美国商务处称。
在中国大陆,合同争议也很难解决,因为法律体系依然不发达。
专家们称,即使是成功地将被告诉之于法庭并获胜诉,通常也很难让当地权力机关执行判决。
有时,争议甚至会演变成更严重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诉讼和法庭辩论。最糟糕的情况是在争议出现的时候,外国经理被绑架或扣为人质。
在偏远的省份,当地人和外国合伙人的争议“导致外国雇员被扣留,要求缴出护照”,或被迫“成为当地政府的贵宾”,风险谘询公司Kroll Inc. (KROL)的中国经理塞缪尔 波蒂厄斯(Samuel Porteous)称。
在中国经商的风险是否大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呢?这儿的情况“较印度尼西亚好一些,但比新加坡糟糕,”波蒂厄斯表示。
但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大陆13亿的潜在消费者和高于7%的经济增长率,吸引了许多本会被各种风险吓跑的公司不顾一切地一头扎进了中国市场。
“你必须来中国,人们有这种感觉,”波蒂厄斯表示。
有些人说情况正在好转
事实上,经济数据显示外国公司仍在继续将钱投入中国大陆:2002年前5个月,对中国的实际外国直接投资增长了12.4%,至169亿美元。2001年,该增幅为14.9%。
而且,似乎每个星期都有这家或那家大型跨国公司宣布在中国开设新的大规模业务,以利用当地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并期待着能更多地接触国内市场。
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Honda Motor Co., J.HMC)周三宣布计划在中国建立一家新的汽车生产厂,最初年产量为5万辆。
另一项大的宣布是美国公司微软(Microsoft Corp., MSFT)上个月表示,未来3年,它将花费7.5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
但分析师称,这些大公司在中国遇到的麻烦,远比中小型公司要少得多,因为它们负担得起较好的法律和谘询服务,而且在和政府官员打交道时,它们的规模也使其更具影响力。
不幸的是北京泰哥的Frank Ko,其公司只雇用了大约130名工人,在当地政府官员的眼中无疑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
他的麻烦远未结束。“当地政府已有一个星期没有和我们进行磋商了。”他最近称。
确实,在华的外国居住者常常会谈到大大小小的商业难题。但由于担心当局的报复,很少有人打算诉诸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