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02-05-10 16:39:00作者:叶知秋
冬者岁之余。以往,劳作了三季的农人多是蹲在北墙根下晒太阳,扯闲篇,休息两三个月,到来年开春再重新拿起农具劳作起来。可以说,那时的冬天使人慵懒、安逸。近些年来,冬天在家赋闲的人少了,北墙根下只剩阳光了。人都干什么去了?基本上两种活计:打工、上访。
打工是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而上访呢?是为了去掉心中的不平,寻找梦中的希冀。近些年来,农民上访批量明显上升,信访案件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村;上访的地域逐渐扩大,上县、进市已十分寻常,到省、闯京亦屡见不鲜;上访的规模不断膨胀,动辄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上访的方式日见激烈,有闹市静坐、拦截火车等等。各级党政机关门口的上访人群几乎成为司空见惯的风景。我以为,中国的老百姓可以说是最老实的顺民,老实得甚至有些愚昧、有些奴性。饿死不做贼,屈死不告状仍是不少人的信条。只在忍受不下去了,才走出村肆,寻找青天。而今上访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是非常耐人寻味,也是值得当政者深思的。
最初,不少上访的问题都不是很大,应该在当地就能很快解决。但就是无人管,互相推诿、麻木不仁,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坏。最终导致农民对当地官员失去信任,只好进市跑省闯京,越级上访。官逼民访,所言不虚。
通常令上访者失望的是,他们的问题在市里、省里往往还是得不到公正的解决。他们费尽周折找到上级部门后,往往一纸公函,又把他们打发回老家解决。上级机关是抓大事的,哪能事无巨细都一一过问?芝麻粒大的事,还能为你专门调查一番?在上访材料上写上一两句话,“啪”地一下盖个公章便作了结。实际上,他们转下的盖有公章的材料到了下面仍然无人重视,好点的还找个理由搪塞一下,不负责的恐怕连材料放哪儿都找不到了。两头的遭遇使访客们精疲力尽地往返于上级和下级之间,可问题到底还是解决不了。
更为倒霉的是,这些为了解决自己问题而固执地频繁上访的农民却被戴上了“缠访”、“闹访”的帽子,任凭你说什么,再也没有人听了。这时他们上访的结果只有付出的车费和饭钱,甚至还有他们回去后受到的迫害和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