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读卖新闻》报道看中国“诚信”的牺牲品

发表:2002-01-30 20:5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1月25日,《读卖新闻》在朝刊的头版头条刊登了《中国政府的公认派遣机关伪造日本就学证明》的报道,并在其它版面配套刊出了调查所得的伪造毕业证书、相关假证明的照片。该报在同一天晚刊的头版又报道了日本森山法务大臣对此“重大问题”表示“必需认真对待”的谈话。

1月26日,《读卖新闻》再次在头版进行了“追踪报道”,并在报道中透露,中国外交部对此一报道表示“现在尚不能作出评论”。

如此大篇幅地在重要版面上连续报道中国人和中国政府部门的“造假”行为,对于日本主流媒体来说是十分罕见的,对日本社会“中国印象”的冲击也可想而知。但是,对于在日华人来说,又会有多少人对此“公开的秘密”感到“震惊”呢?

去年中国的全国高考作文以“诚信”为题,曾引起全中国上下对诚信问题的关注。但是,真真假假的诚信讨论虽然彼伏此起,摧诚毁信的大小戏码却不仅照旧搬演,而且还大有在“荡平九州”之后横行全球的“气势”。

一位在日华人记者痛心地写道:“日本已经为造假天国的中国敲响了警钟,现在该是我们中国自己为造假行为敲响丧钟的时候了。”

但是,这样的“善良愿望”有可能成为现实吗?君不见最近一段时间来,中国盛传吴征杨澜“伪造学历”,中国足坛“黑哨”越描越黑,北京大学名教授王铭铭剽窃世界名著,中国银行因“违规”被罚款2000万美金……哪一桩、哪一件不都是在“昭示”,中国的诚信危机已经恶化到何等地步。

  诚信在中国“无市有价”

什么是诚信?简单地说,就是不能说谎,不能做假,这可是从幼儿园时代起就“耳熟能详”的做人做事的本份。

但是,曾几何时,中国的世道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至父母教师在教育孩子们“不准说谎”的时候,也不那么理直气壮了。为什么呢?因为“老实人连屎都没得吃”这一“人生教训”正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社会验证”。

诚信在中国已经是“无市有价”。孩子要出门了,父母左叮嘱右叮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除了你自己谁也不能信”,到了这份儿了,诚信二字,还有什么市场份额可言?

诚信虽然“无市”,但又确实“有价”。需要什么证明文件了,先托人情,再花银子,那盖着鲜红官印的玩意儿就都能如愿以偿。毕业文凭、学位证书、成绩单、存款证明,以及结婚证、离婚证、政府“公证”┅┅只要出钱,就能造出来。

据报道,《读卖新闻》驻北京的记者“经过周密的采访,掌握了大量可靠的证据”,证实中国有人伪造毕业文凭,以及有些银行机构以高价出售空头外币存款证明。报道说“已经有中国人以来日本就劳为目的凭伪造的证明获得了就学签证而来到日本。”

一位来日多年的就职者坦言,这位记者确实是“天真得可爱”。以就学为手段,以就劳为目的,这是中国“留学热潮”中的普遍现象,而且已经存在多年了。说到造假,这位日本记者难道真以为中国普通老百姓已经富裕到有余钱让孩子留洋深造的地步了?

  诚信与否由“市场定价”

《读卖新闻》的报道列举多项证据,“证明中国的多家政府留学派遣公司不仅直接参与了造假活动,而且还从中谋取暴利,大发横财”,并指责“一部分中国政府公认的留学派遣机构与中国国内的证件伪造集团串通一气”,暗指这种造假活动已经隐然成为一种“政府行为”。

其实,《读卖新闻》所作的这一报道,已经有“东施效颦”之嫌。前一阵子,欲到加拿大留学的中国人因种种“假文凭”、“假担保”、“假成绩单”而被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拒签的消息,早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国情如此,何必少见多怪。中国的国情是什么?一言以敝之,就是“热情拥抱市场经济”。市场需要什么,自然就会有人提供。市场对假文凭、假证明、假存款既然有需求,这就难怪有人会上下其手,放肆造假了。

如今,中国什么事儿都讲究“市场化”、“产业化”,最令人触目惊心的就是教育市场的“畸形繁荣”。无论有钱无钱,中国父母全都在做“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梦,这就为“执掌教权”者制造出了一座“金矿”,这也是中国教育部门不惜“斯文扫地”积极“创收”以求“先富起来”的社会大环境。

中国的教育体制,可以说是由政府“绝对垄断”。在中国国内是如此,欲想出国留学,当然也得经由各级政府“严格审查批准”的各类“中介机构”从严“把关”。

政府介入留学中介市场,名这“服务”,实为“创收”,现在被“泼点臭水”,也不过是少数“不肖官吏”所为,又岂能干扰“教育产业化”的大方向?

  诚信危机的双重牺牲品

《读卖新闻》揭露中国来日学生的学历与经济担保文件有假,而且这种现象有与时俱增、愈演愈烈之势。但是,人们不得不再问一句,这种现象的产生和漫延,根本原因究竟何在?

一位旅日社会学者表示,中国普通年青人想出国留学,想在国外依靠勤工俭学完成学业,何错之有?但是,偏偏有些部门就只想招收“富家子弟”,并用种种堂而皇之的“财产歧视”将不那么富裕的学生拒之门外。中国社会的诚信水平虽有可议之处,但这种硬逼着穷学生充“大款”的规定也难免“逼良为娼”之讥。

近年来,随着日本“少子化”现象的影响凸显,许多民办大学生员不足,就大张旗鼓前往中国招生以求“起死回生”。中国大富大贵的望族子弟是不屑进这种“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所能招到的只能是“饥不择食”的贫穷学生。当然,这些穷学生无一例外都被要求提供“存款300万”的“财产证明”。于是乎,申请者提出的证明“似真非假”,审查者也就难免“信假为真”,只要出钱,没有办不成的事儿。

但是,日本的招生大员、审查大员们,难道就真的不明白:哪位中国人要真有了300万存款,还会来读你这个“破学校”?

前不久,日本某偏远地区的近200名中国留学生流落东京街头,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在当地无法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来完成学业,以致面临成为“黑人”的凶险。

《读卖新闻》的报道没有错,但那些为“招生广告”所诱,并被中国官方中介机构和日本校方双重盘剥之后陷入困境的中国学生又错在哪里?他们才是中国诚信危机的真正牺牲品。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