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有十几个知名作家看好恐怖小说写作,并跃跃欲试,这与去年仅两三个作家在写恐怖小说相比,创作群体明显壮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作家掉转笔头,对准恐怖小说呢?是丁天的《脸》擦出的星星之火造成了恐怖小说的燎原之势,还是中国文学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恐怖时代?
丁天自认为《脸》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恐怖小说,尽管这本书在出版之始就被冠之以“国内第一部新概念恐怖小说”的称号。他对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恐怖小说并没有十分明确的概念,而是在西方恐怖小说技法的基础上,对具有本国文化特色的恐怖故事加以吸收和创新,首次提出了新概念恐怖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恐怖加性再加上调侃”。
这种“有中国特色”的恐怖小说的诞生是事出有因的。国外十分畅销的恐怖小说,如斯蒂芬金的作品,在国外销售过亿,在国内却只有几万的发行量。由于西方的恐怖小说多以“灵异”为主,其中还牵涉到西方特有的政治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宗教、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知识,中国读者往往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隔阂感;加之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性乃至翻译上的误差,都会导致原作的魅力在读者眼中大打折扣。丁天适时地跳了出来,试图以他的新概念恐怖小说安抚失望的中国读者的心。且不论社会各界对这部书如何评价,3万册的销量足以说明他的尝试引起读者的关注。
也许“国内第一部新概念恐怖小说”的提法搀杂着商业炒作的成分,但它确实填补了国内恐怖小说的空白,在这一领域先行了一步。因为在此之前,中国很少有一部明确以恐怖小说为名出版的作品,即使像90年代中期有恐怖因素的《半夜别开窗》,也仅仅把恐怖作为一个卖点,其实质还是80年代末“先锋小说”的回光返照。
国内恐怖小说起步非常晚,直到1992年才开始引进西方恐怖小说作品,有了第一本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隐秘的一半》的中文译本。到了2000年才有了真正以恐怖小说名义出版的《脸》。丁天的聪明之处在于率先提出了“新概念恐怖小说”这一概念和模式,对于今后国产恐怖小说的创作手法和发展趋势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可以说丁天的《脸》只能算是中国文学恐怖时代的一个小前奏,是国内恐怖小说的雏形。虽然《脸》有其不完善和不成熟之处,但让人们看到了恐怖小说的潜在文学市场,会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投入到这片待开垦的处女地中去。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