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有提燈籠、猜燈謎、賞明月、吃元宵等各種活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每年黃曆的元月十五日是元宵節,古人稱夜為「宵」,元月十五日是一年當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象徵著春天的到來。
這一天,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大人、小孩們燃放七彩焰火,提著各式燈籠,猜燈謎、賞明月、吃元宵,在歡聲笑語中歡度熱鬧的節日,景況歡欣沸騰,好似過年一般,因此元宵節又叫作「小過年」。
元宵節的由來
元宵節是黃曆新年過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慶,關於它的由來,一般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是源自於漢代的宮廷祭典,另外一種說法則來自於道教。
據傳,漢武帝每年在元宵節這天一早就開始祭拜「太一神」,到了晚上,祭祀所點的燈燭一片輝煌,這樣的景象也開始在民間被仿效。之後,佛教傳入中國,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皇宮、寺院都要「燃燈表佛」,於是家家戶戶開始點起燦爛明亮的燈飾來歡度佳節,這也是元宵節又稱作「燈節」的原因。
另外一種說法來自於道教,因為道教把正月十五日稱為上元,在這一天舉行很多的慶祝活動,所以元宵節又叫作「上元節」。
後人綜合這兩種說法,於是元宵節成了張燈結綵、喜氣洋洋的日子。唐朝時,元宵慶典由一天延長到三天,於是有了「三日燈」這個新名字。到了宋、明時期,更把元宵節延長為「五日燈」和「十日燈」,清朝時,則又恢復五天的慶典。
世界各地的元宵習俗
元宵節是東亞地區常見的節慶,其具體習俗因各地文化不同而有所差異,各個地區有著不同的、有趣的習俗,如:「走百病」、「賞花燈」、「猜燈謎」、「拋柑拋蕉」等,一起來看看各地的元宵節傳統習俗吧!
中國:走百病、賞花燈、猜燈謎
中國古人在元宵節這天非常鼓勵人們出外夜遊,稱為「走百病」,據說,男男女女在元宵夜結伴出遊,可以驅病除災。此外,一些地區也有大型的燈會及猜燈謎活動,大抵古代元宵燈節時,人流如潮,節日活動豐富多姿,這一連串充滿熱鬧歡樂的慶典活動稱為「鬧元宵」。而古時男女缺乏交往的機會,所以元宵節很自然就成了古時情人相會之日,因此,元宵節也稱為「中國情人節」。
臺灣:祭祖、賞花燈、猜燈謎
在臺灣,煮好後的元宵要先敬祖先,然後闔家團聚、吃元宵。元宵節又稱燈節,所以花燈是臺灣元宵節的中心活動之一,許多寺廟會舉辦花燈競賽,展出各式各樣的花燈。猜燈謎也是臺灣元宵節的慶祝活動之一,有電視轉播某個寺廟的燈謎大會,也有在某些節目中穿插燈謎的,型態十分多樣。
日本:吃紅豆粥
日本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因此也有慶祝元宵節的習俗。相較於中國吃元宵的習慣,日本則是吃「紅豆粥」,又稱小豆粥,為甚麼要吃小豆粥呢?因為,日本人認為小豆(紅豆)可以驅除邪氣,同樣也是為了祈求平安。吃小豆粥時,有時也會跟著年糕一起吃,象徵消災避禍。
韓國:吃五穀飯
韓國正月十五日不吃元宵,而是吃混合糯米、雜糧做成的五穀飯,以及各式各樣的堅果,有祈求牙齒健康之意。此外,根據韓國從高麗時代流傳下來的習俗,在正月十五日時,只要踩到橋,就會讓你一整年都遠離腿部疾病,更特別的是,如果在這天踩到十二座橋,則能讓你避開一整年的厄運。
馬來西亞:拋柑接蕉
元宵節對於馬來西亞華裔來說是個重大的傳統節日,並且還有個獨特、浪漫的傳統習俗——「拋柑接蕉」。
在馬來西亞,元宵節也是情人節,當天會舉辦「拋柑接蕉」的活動,單身女子在柑橘上寫下聯絡方式後丟入河中,未婚男子在河邊撈柑橘,期待覓得一段良緣,非常有趣。
越南:吃開年飯
越南人的元宵節是從中午開始的,全家人中午會團聚在一起吃「開年飯」,互相打氣,祈求工作順利。當地人認為,那天午飯要越熱鬧越好,因此會邀請親朋好友或同事一起慶祝。而夜晚是一整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是專屬於家人的時刻。
新加坡:布置花燈、吃大元宵
新加坡為眾多華人的聚居之地,因此在元宵節的慶祝方式上也保留了華人的傳統習俗。每逢元宵節,唐人街是節日氣氛最濃的地方,這裡會掛上各種各樣的花燈供人欣賞。元宵節這天,人們會吃五顏六色的大元宵、擺放鞭炮裝飾,也會到寺廟參拜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