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4日,創意藝術家經紀公司(CAA)總裁理查德·洛維特在加州比佛利山莊舉行的2016年米爾肯研究所全球會議上發表演講。(圖片來源:Alberto E. Rodriguez/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5年2月5日訊】「你在開玩笑吧!」美國前總統川普(特朗普)滿臉難以置信地搖著頭,「他和一家經紀公司簽約了?」川普口中的「他」,指的是剛剛卸任的前總統喬.拜登。82歲的拜登離開白宮僅兩週,便傳出「再就業」消息。據悉,他已與美國知名經紀公司——創新藝人經紀公司(Creative Artists Agency,簡稱CAA)正式簽約。《紐約郵報》報導稱,拜登已經準備好再次涉足「好萊塢生意」。
這並非拜登首次成為「藝人」。
早在2017年,剛卸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便與CAA簽約,並藉此出版個人回憶錄《答應我,爸爸》,隨後開啟長達42天的「美國承諾」巡演,在全美範圍內售出超過8.5萬張門票。他還在多所大學舉辦演講,賺得盆滿缽滿。據《紐約郵報》統計,在2017年至2019年間,拜登通過CAA的運作,僅演講和出書收入便超過100萬美元,遠超其總統任期內每年40萬美元的薪資。
CAA究竟是什麼來頭?
「拜登是美國在國內外事務中最受尊敬、最具影響力的聲音之一。」CAA聯合主席理查德.洛維特(Richard Lovett)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能再次與他合作。」
事實上,CAA與政界人士的關係頗為緊密。除拜登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及夫人米歇爾,以及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都曾與該公司有過合作。
儘管與政壇關係密切,CAA的核心業務仍然是娛樂行業。作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經紀公司之一,CAA簽約的藝人遍及影視、音樂、體育等領域。其客戶名單星光熠熠:梅麗爾.斯特里普、麥當娜、碧昂絲、賈斯汀.比伯、鮑勃.迪倫……導演陣容同樣豪華,包括史蒂文.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等知名電影人。許多膾炙人口的美劇,如《尼基塔》、《生活大爆炸》等,也都由CAA運作。
不僅如此,CAA在體育圈同樣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福布斯》自2015年起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體育經紀公司」排行榜中,CAA始終穩居榜首,代理客戶遍佈足球、籃球、橄欖球、高爾夫等多個領域。業內甚至有人戲言:「CAA一跺腳,NBA都得抖三抖。」
「棄醫從娛」的創始人
CAA的崛起,離不開其創始人之一——邁克爾.奧維茨的遠見與手腕。
1975年,年僅29歲的奧維茨厭倦了在威廉.莫里斯經紀公司的緩慢晉升,決定與四位志同道合的同事另起爐灶。然而,他們的計畫很快被老東家察覺,五人遭到解雇。無奈之下,他們只能倉促成立CAA,靠銀行貸款2.1萬美元租下一間小辦公室,連椅子都是從家裡帶的,幾人的妻子甚至輪流充當前臺接待。
最初,奧維茨的目標只是打造一家「與傳統經紀公司不同的中型企業」,但在他的領導下,CAA迅速崛起,僅幾年時間便躋身好萊塢前三,經紀收入高達9000萬美元。
奧維茨的成功,源於他對娛樂產業的深刻洞察。他擅長將導演、編劇、演員與劇本「打包銷售」給製片廠,大幅提升了CAA的市場話語權,吸引越來越多的行業大咖加盟。1987年,他已是美國最神秘、最具影響力的經紀人之一。
然而,奧維茨的強勢作風也引發諸多爭議,甚至被人稱為「惡霸」「變色龍」。1995年,他離開CAA,轉投華特迪士尼公司,結束了自己在CAA長達20年的統治。
「逆風翻盤」的掌舵者
奧維茨離開後,CAA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核心管理層動盪,重要客戶大量流失,整個公司士氣低迷。關鍵時刻,CAA內部培養出的理查德.洛維特接過了總裁的重擔。
洛維特的經歷頗具傳奇色彩。年輕時,他懷揣夢想來到洛杉磯,在朋友家借住,每天睡在地板上。後來,他在CAA郵件收發室找到了一份工作,並憑藉努力一步步晉升,最終成為公司掌舵人。
上任之初,洛維特面臨巨大挑戰——公司失去了許多頂級導演、演員和歌手,內部人心惶惶。為了穩住軍心,他向所有員工承諾:「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儘管他自己也沒有十足把握,但他依舊全力開拓新客戶,並於1998年成立CAA營銷部門,為品牌與藝人打造商業合作。
2006年,他帶領CAA進軍體育領域,這一舉措被譽為「奧維茨時代後最重要的決策」,使CAA成為體育經紀市場的領軍者。如今,CAA的業務已全面擴展至影視製作、媒體版權分銷、投資銀行、品牌營銷等多個領域,成為娛樂與商業結合的典範。
拜登為何選擇CAA?
如今,拜登重返CAA,或許並不令人意外。在政壇積累的聲望與影響力,使他在演講、出書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而CAA憑藉成熟的商業運作模式,顯然能幫助他在政壇之外繼續發揮影響力。
從政客到「藝人」,從白宮到CAA,拜登的這次簽約,或許將開啟他職業生涯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