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唐納德·川普來到華盛頓,誓言要通過新的關稅重塑美國對外貿易關係,縮小巨大的商品貿易逆差,重建美國工業基礎。(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5年1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聞天清編譯/綜合報導)1月17日,北京當局宣布,中國經濟在2024年最後3個月反彈,因此得以能夠實現2024年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由於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正努力擺脫長期的房地產危機、高額地方政府債務和青年失業問題,這是幾十年來最差的經濟增長率之一。
北京面臨川普新政府貿易戰
北京官媒新華社、《人民網》報道,1月17日,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2024年中國經濟情況,並回答媒體記者提問。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表示,北京當局在2024年年底推出一系列刺激經濟措施後,中國在2024年取得的經濟成就「來之不易」。
中共國家統計局局長康義稱,在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條件下,「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130萬億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然而,北京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不利影響加深,加上中國國內消費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中國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路透社報導,8年前,唐納德·川普來到華盛頓,誓言要通過新的關稅重塑美國對外貿易關係,縮小巨大的商品貿易逆差,重建美國工業基礎。川普第一任美國總統任期內對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幫助美國對北京貿易逆差從2018年4180億美元降至2023年的2790億美元。7年來,美國因對中國鋼鐵、鋁和太陽能板徵收的關稅總額已達2570億美元,
不過卻出現了新的貿易順差受益者:墨西哥和越南。他們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成長遠遠超過了中國順差的減少金額。
如今,川普即將在第二任期採取更積極的舉措,承諾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的關稅。川普也承諾利用關稅收入償還美國債務。1月14日,他承諾成立新的政府部門「對外稅務局」(External Revenue Service),負責徵收關稅、稅費和所有來自國外的收入。
傾向保守的「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評估,川普實施的10%的普通關稅將在10年內增加約1.7兆美元收入。
川普的關稅計畫具體結果如何尚不清楚,但從他首次顛覆世界貿易格局的數據顯示,美國進口確實從中國轉移到了其他國家,尤其是墨西哥和越南。儘管如此,美國貿易逆差仍在持續擴大,過去4年超過1兆美元,自新冠疫情(COVID-19)爆發以來,在美國整體就業繁榮的情況下,工廠就業率卻持平。
川普貿易戰並非北京當局唯一挑戰
英國BBC News報導,在過去,北京當局很少有未能實現其經濟增長的目標。儘管世界銀行表示,借貸成本降低和出口成長將意味著中國經濟年增長率可達到4.9%。
不過,國際投資者已經對唐納德·川普政府的政策做好了準備:川普第二次入主白宮之後,將對價值5000億美元進口中國商品徵收關稅。
然而,這並不是北京當局實現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的全部障礙。中國企業和消費者信心,隨著北京方面為促進經濟成長而降息,北京官方的人民幣匯將繼續貶值。
以下是習近平為首的北京當局面臨比川普關稅更大挑戰的3個原因:
1、貿易戰已損害中國出口
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發出警告稱,中國經濟將在2025年放緩。北京當局期望依靠製造業來幫助擺脫中國經濟萎靡不振的困境,因此,中國出口的電動車、3D列印機和工業機器人數量創下了歷史新高。
美國、加拿大和歐盟指責中國生產和傾銷過多的商品,並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以保護其國內就業和企業。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出口商現在可能將重點放在世界其他地區,但這些國家可能屬於新興市場,需求水準無法與北美和歐洲相比。這可能會影響希望擴張的中國企業,進而打擊能源和原物料供應商。
北京當局希望在2035年將中國從世界廉價商品工廠轉變為高科技強國,但面對美國進口關稅上調,中國製造業如何能繼續成為如此巨大的成長動力仍不清楚。
2、中國消費支出低迷
在中國,普通家庭財富大部分投資於房地產市場。在房地產危機爆發之前,房地產佔中國經濟比重約三分之一,包括建築商、開發商、水泥生產商和室內設計師等數百萬人從事這一行業。
儘管北京已實施一系列政策來穩定中國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監管機構中國證監會表示將大力支持改革。然而,中國大陸空置的房屋和商業地產仍然太多,供應過剩繼續壓低房地產市場價格。
預計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狀況將在今年觸底,華爾街銀行巨頭高盛(Goldman Sachs)認為,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將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多年的拖累」。
為此中國家庭消費能力遭受到嚴重衝擊。2024年最後3個月,家庭消費支出對中國經濟活動的貢獻僅有29%,相比之下。新冠疫情前家庭消費支出比重達到了59%。這也是北京加大出口力道的原因之一。北京當局希望幫助抵消國內在新車、奢侈品以及幾乎所有其它商品方面的支出疲軟的影響。
北京甚至推出了消費品以舊換新計劃,中國人可以用舊洗衣機、微波爐和電鍋來獲得補貼購買新品。
對此,經濟學家持懷疑態度,如果不解決北京當局更深層的問題,只採取這些經濟措施是否能夠提振中國經濟。
另外,地方政府高額公共債務和高失業也對民眾儲蓄和支出產生了重大影響。北京官方數據顯示,與新冠疫情前相比,青年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薪資上漲也陷入停滯。
3、外資不再如同以往那樣湧向中國
北京當局承諾投資所謂「新生產力」的尖端產業。迄今為止,這幫助中國成為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電池等再生能源產品的領導者。2024年,中國也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
儘管電動車出口成為中國經濟巨大的動力。但低迷的經濟前景、關稅不確定性以及其它地緣政治不確定因素等,意味著外國企業對華投資的興趣減弱。
財富管理平台StashAway的Stephanie Leung表示,這與外國或國內投資無關,而是中國企業看不到未來美好前景。「他們希望看到更加多元化的投資者加入。」
高盛首席中國經濟學家Hui Shan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北京要么採取大膽的舉措,要么接受經濟不會如此快速增長的現實,「我們預計他們會選擇前者。」
來自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的丁先生表示:「中國需要穩定房地產市場,並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以確保社會穩定。」
據研究機構「異言網」(China Dissent Monitor)稱,2024年6至9月期間,中國發生了900多起由工人和業主領導的抗議活動,比2023年同期增加了27%。
這種因經濟不滿和財富減少而產生的社會壓力將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擔憂。畢竟,爆炸式的增長讓中國成為了全球大國,而日益繁榮的承諾很大程度上也導致中共領導人嚴厲打壓異議人士和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