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霞:習近平「左右劈叉」政策導致治理困境(圖)


2022 年 8 月 26 日拍摄的照片显示,一名女性在北京的招聘会上使用手机。 - 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数百万年轻人激烈竞争越来越少的工作岗位,并面临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
2022年8月26日,一名青年女性在北京的招聘会上使用手机。中国经济放缓导致数百万年轻人激烈竞争越来越少的工作岗位,并面临越来越不确定的未来。(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11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孟浩報導)前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通過對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西莫格魯及其經典著作《國家為什麼失敗》的解讀,結合自身的觀察和經歷,深入分析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歷程。她認為,習近平當前的「左右劈叉」政策的失敗直接導致中國當前的困境。蔡霞指出,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建立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擺脫對極權體制的依賴,重建社會的信任和活力。

包容性制度與國家繁榮的關係

阿西莫格魯的《國家為什麼失敗》一書明確指出,國家的長期繁榮依賴於包容性的政治和經濟制度。這一理論與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和當前的困境形成鮮明對比。蔡霞在近日的《美國之音-蔡霞有話說》節目中詳細闡述了這一點,並指出包容性制度在中國的缺失是導致其經濟和社會問題的根源。

阿西莫格魯在2013年訪問北京時曾直言:「中國以往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果不推進包容性的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的成果將難以持續。」蔡霞引用這一觀點指出,「十多年過去了,我們今天再看中國的經濟發展狀況,可以說完全被阿西莫格魯一語中的——2023年和2024年,中國經濟正在快速滑落。」她認為,這不僅是理論的驗證,更是中國現實的無情揭示。

蔡霞強調,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曾帶來巨大成就,但政治制度的原地踏步讓經濟改革的紅利難以持久。「加入WTO原本是一次推動改革的絕佳機會,然而,中共不僅沒有抓住這次機遇,反而因權力的傲慢和黨內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使改革停滯不前。」

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富分配不均讓社會矛盾日益加劇。蔡霞指出:「市場經濟的開放本應推動法治建設,但在中國,卻讓權貴利用權力干預市場,與普通民眾爭奪資源。這種腐敗行為不僅破壞了公平競爭,也使社會怨氣越來越深。」

她引用阿西莫格魯的話總結道:「包容性制度是一國經濟繁榮的根本條件,沒有包容性的政治制度,包容性的經濟制度也是無法長久的。」蔡霞認為,這是中國必須直面的核心問題。

民主社會主義的爭論

2007年,在社會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中國學術界掀起了關於「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的熱烈討論。然而,這場討論最終以官方的否定而告終,成為錯失的改革機會。

蔡霞回憶:「2007年,謝韜先生在《炎黃春秋》上發表《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明確指出中國需要擺脫列寧式一黨專政,走向民主社會主義。這篇文章在學術界和思想界掀起了巨大的爭論。」蔡霞回憶道。

她表示,當時的爭論之所以激烈,是因為社會矛盾已經迫使人們不得不思考改革的出路。然而,胡錦濤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表態:「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蔡霞指出,十七大後,經濟繼續快速發展,但社會矛盾並未得到緩解。腐敗、土地強拆、環境破壞等問題越來越突出。「這種狀況下,如果不進行政治體制改革,社會動盪將不可避免。」

習近平的「左右劈叉

蔡霞在分析習近平執政時期的中國時,提出了一個極具形象性的說法——「左右劈叉」。這一比喻揭示了習近平試圖在經濟和政治兩個領域中採取截然不同的路徑,卻因兩者無法協調而導致治理困境。這種「左右劈叉」的模式,不僅未能推動中國走向更高質量的發展,反而加劇了經濟和政治矛盾的撕裂。

-經濟右行 政治左轉

蔡霞指出,習近平的治理模式是一種「左右劈叉」的極端嘗試:「經濟上,他試圖利用市場機制來推動經濟增長;政治上,卻全面倒退到極左思維,強化黨對社會和經濟的全面控制。」這一模式看似嘗試在兩條路徑中兼得利益,實則造成了嚴重的政策衝突。

-市場經濟與政治控制的衝突

蔡霞強調,「市場經濟需要法治、透明和公平競爭的環境,而習近平卻選擇用政治控制經濟。這種矛盾讓市場失去了最基本的活力。」她指出,習近平雖然在經濟上承認市場的重要性,但卻不允許市場力量對權力形成制約,結果是權力干預市場,扼殺了市場創新和競爭的動力。

-政治上一黨專政

在政治上,習近平選擇了更加集權的治理方式。他提出「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並在實踐中擴大黨組織對政府、社會和企業的控制。蔡霞批評道:「習近平並沒有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反而逆歷史潮流而動,將中國推向高度集權化,完全偏離了改革開放的初衷。」

-經濟與政治脫節

她指出,「經濟想要繼續向右,走向更加開放的市場化;而政治卻強行向左,走向更加封閉的極權體制。這兩種路徑本質上是矛盾的,是無法兼容的。」這種左右不平衡的模式,為中國的發展帶來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對民營經濟的壓制與經濟右行的終結

蔡霞特別提到習近平對民營經濟的打壓,認為這是「左右劈叉」政策最直接的體現之一。她分析了習近平在民營經濟領域的錯誤做法,並認為這不僅是經濟右行的終結,更是整個市場信心的崩塌。

「2018年,習近平明確提出『民營企業可以退場』,同時大力推動國有企業的做大做強。這種政策表面上是為了維護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實則是在摧毀市場經濟的根基。」她認為,這一政策導致了民營企業信心的喪失,大量資本外逃和企業倒閉。

「早期的改革開放時期,民營企業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在習近平的政策下,民營企業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夥伴,而被視為潛在的威脅。」蔡霞以螞蟻金服事件為例,指出政府對創新企業的過度監管和打壓導致了市場活力的喪失。

在推崇國有企業的同時,習近平忽視了國企的低效和冗余問題。「國企雖然規模龐大,但並不具備真正的市場競爭力,資源被大量浪費,創新能力也遠遠落後於民營企業。」蔡霞認為,這種政策不僅不能提升經濟競爭力,反而拖累了整體經濟。

她指出:「習近平對民營企業的打壓讓國內外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失去了信心。民間資本和外資紛紛撤離中國,導致投資銳減、就業市場萎縮,進一步加劇了經濟下行。」

清零政策與左右劈叉的破裂

習近平的清零政策是其「左右劈叉」模式破裂的一個重要節點。蔡霞認為,這一政策不僅對經濟造成了災難性打擊,也進一步暴露了經濟右行和政治左轉之間的不可調和矛盾。

清零政策讓中國的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蔡霞批評道:「三年的清零政策導致大面積的工廠關閉、企業倒閉,國內消費和出口全面萎縮。許多地方政府財政陷入困境,甚至連公務員的工資都難以支付。」

蔡霞指出,清零政策完全是習近平個人意志的體現,「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的口號讓地方官員不敢有任何靈活應對的空間。這種高度集權化的治理模式,不僅讓政策缺乏科學性,也讓經濟和社會承受了巨大的代價。

「清零政策在經濟層面造成了災難,在社會層面則導致了信任危機。」蔡霞提到,「人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大幅上升,各地抗議事件頻發。這種不穩定的局勢反過來又進一步削弱了經濟復甦的可能性。」

蔡霞總結道:「清零政策的失敗充分說明,習近平試圖通過政治左轉來掌控經濟發展的模式是完全不可能成功的。左右劈叉的治理模式在這一政策中徹底破裂。」

蔡霞認為,習近平的「左右劈叉」不僅在理論上不可行,更在實踐中導致了中國改革道路的徹底中斷。這種模式的失敗,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負面影響。

「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成果,在習近平的左右劈叉中被一步步侵蝕。從最初的市場化到後來對市場的扼殺,中國正從過去的開放回歸封閉。」蔡霞批評道。「民營企業對市場失去信心,民眾對政府失去信任。這種信任的全面瓦解,將使中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恢復元氣。」

在國際層面,習近平的戰狼外交政策進一步加劇了中國的孤立。「一個經濟依賴外貿的大國,卻在國際社會中失去朋友,這無疑是其政策失敗的又一體現。」

蔡霞總結道:「左右劈叉的模式不僅未能推動中國的發展,反而成為阻礙改革、加劇危機的主要因素。這種模式注定是失敗的,而中國未來要走出困境,必須重新回歸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

蔡霞認為,《國家為什麼失敗》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讓人們認識到制度建設對國家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她呼籲通過反思中國的改革歷史,為未來找到出路。蔡霞引用書中觀點指出:「包容性的制度是國家繁榮的基石,而排斥性的制度則注定會帶來失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