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大會議新聞直播,所謂外媒記者的張慧君身著紅衣煞有其事的提問,卻慘遭鄰座的藍衣記者梁相宜翻白眼。
2018年三月中旬,中共人大會議新聞直播,所謂的外媒記者身著紅衣煞有其事的提問,卻慘遭鄰座的藍衣記者翻白眼。鄙夷、輕蔑的坦率表情笑點十足,觀其來龍去脈,對比紅藍衣記者的神色姿態,不僅趣味也耐人尋味,有畫面又意味深長的真新聞果然引爆網路熱議。
張慧君在記者會上自稱「全美電視臺執行臺長」。
假外媒的張慧君向國資委主任肖亞慶提問,並以「我們國家」指代中共當局。(以上皆為網絡圖片)
華人都明瞭「白眼」代表著對某人的輕視,卻不見得知道其典故來自「竹林七賢」之一的阮籍。
阮籍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O),卒於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二六三),時值東漢末至三國期間,正是群雄割據、自立為王的動盪亂世,不苟於俗的阮籍留與後世許多看似荒誕不羈,卻有其深意的故事。
《晉書.阮籍傳》中描述︰「籍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史載阮籍非常孝順,母親去世時,不拘禮教的他因悲慟過度而吐血。當昧於禮俗的嵇喜前來慰問,阮籍就用白眼視之,但同為「竹林七賢」的嵇康帶著酒和琴前來慰問時,阮籍便以青眼視之。
古人稱黑眼珠為青眼,當雙目正眼視人時,眼珠在眼睛的中間位置,代表著對某人的喜愛或賞識,青睞、垂青的典故也由此而來;自古關於青眼的詩詞並不少。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春末,五十六歲的詩人杜甫,出三峽江陵巧遇俊偉奇才卻不得志的王郎,就以「青眼高歌望吾子,眼中之人吾老矣。」表達自己對年富力強少年郎的賞識。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詩句「青眼坐傾新歲酒,白頭追誦少年文。因嗟涉世終無補,久使高材壅上聞。」同樣以青眼用以專注激賞之意;抗元英雄忠肝義膽的文天祥也有「崢嶸青眼古來稀」詩文留後。
對中國人來說青眼和白眼還真不是一般轉動眼珠而已,千百年來,蘊藏在中華兒女靈魂中的是非善惡、人生感懷、長吁短嘆,就在那雙目轉瞬間自然流露。儘管靜默流逝的時間長河從不曾驚濤駭浪的擾動世人,然而濁世洪流中,越是隱諱不明的狂亂時代,卻總是會有那麼幾個不流於俗、坦率不羈的「他們」醒目不已。
竹林七賢和榮啟期磚印模畫(局部),容啟期(左)和竹林七賢之一的阮咸(右)。(圖片來源:公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