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前,孩子與父母、家族的關係十分緊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在生物產生「可以信賴這個人!」的情感時,大腦就會分泌催產素這種荷爾蒙。
這是由美國的金賽研究所(Kinsey Institute)所長,草原田鼠研究先驅蘇‧卡特博士(C.Sue Carter,Ph.D.)所揭露的一項研究成果。
卡特博士發現,草原田鼠築巢定居,與配偶成對生活之後,體內的催產素濃度會急速上升。
此外她還發現,配對後雄鼠的腦內也會分泌血管加壓素,會攻擊伴侶以外的田鼠。
順帶一提,關於「血管加壓素分泌後會產生攻擊性」此一現象本身,已有研究證實,當血管加壓素的作用受到抑制,原本具攻擊性的雄性田鼠會回復平靜(《動物行為》〔Animal Behaviour〕2015年10月號)。
至於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的作用,如果想成是人類的青春期,就比較好理解。
青春期前,孩子與父母、家族的關係十分緊密。可是到了青春期後,在學校交了新朋友,會開始嚷嚷著「老爸好煩人」、「老媽好囉嗦」,有時還會出現對立反抗等行為問題。
這是因為情況已不同於幼年時期,孩子與同儕友人來往時,大腦才會分泌催產素,與包括父母等其他人互動時,分泌的則是血管加壓素。
接著迎來的就是叛逆期。
愛抱怨的父母影響孩子的荷爾蒙安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妨礙腦內荷爾蒙安定的「愛抱怨父母」
到底是什麼決定了體內催產素和血管加壓素的控制?答案是「與父母的關係」。
與父母的關係,要說是足以影響孩子日後成為施加同儕壓力的人,抑或是避免同儕壓力的人的主要因素,一點也不為過。
其中最讓我敬而遠之的,正是老是在青春期孩子耳邊喋喋不休抱怨的那種父母(而且不少是家庭主婦。即使是現代,女性的育兒時間一般來說還是多於男性,所以這裡主要談到的也是「愛抱怨的母親」)。
因為這樣的父母,會讓孩子體內的催產素與血管加壓素分泌劇烈變化,並且容易成為施加同儕壓力的人。
演變機制如下:
1、青春期階段受到愛抱怨母親的影響,本該從家人以外的友人關係中尋求平衡而分泌的催產素,卻轉為來自對母親的同情。
2、因母子或母女關係而分泌的催產素,讓自己愈來愈相信母親,並且全盤接受母親的說詞。
3、開始「對讓母親受苦的人感到憤怒」,在與母親以外的人互動時會分泌將攻擊性提高的血管加壓素。
4、如此一來成了像是條件反射行為,每當聽母親抱怨時就覺得「好可憐啊」而分泌催產素;然後又因為「對讓母親受苦的人感到憤怒」而分泌血管加壓素。催產素與血管加壓素就這樣呈現不斷波動起伏的狀態。
5、就算聽再多抱怨,也往往無法解決現實上的問題。之後母親依舊是滿嘴停不了的牢騷,每次聽完後,催產素與血管加壓素都會呈現過度分泌的狀態,劇烈變化的荷爾蒙愈來愈失控。
原本應該趁著青春期,與形形色色的人們建立關係,找出最佳平衡狀態的催產素與血管加壓素,卻在親子關係的過剩分泌下反覆激烈變化,錯失了穩定平衡的機會。
於是,當這樣的孩子出社會之後,在職場和家庭生活等關係上也會因催產素過度分泌,而出現「作為主管(作為伴侶),本來就應該要了解我」這種信賴過剩的狀態。
更何況自己實際上並未積極與別人談話或諮詢,讓自己處在一個「能夠被了解」的狀態。
就這樣,明明自己一點行動也沒有,卻滿腹委屈埋怨「為什麼都沒人了解我!」並因為血管加壓素的分泌,從而形成對周遭人們的攻擊心理。
這種情況會不斷反覆出現,從一開始抱怨「別人應該要了解我」
↓
因為「沒有人接納我!」感到憤怒,逐漸演變成「所有人都應該要遵循和我一致的標準」
↓
發現別人和自己想法不同而成為「施加同儕壓力的人」。
本文摘自世茂出版社《放飛自我零內耗:跳脫同儕壓力,把自己當回事》,作者:大嶋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