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地產大公司頻頻爆雷(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4年8月29日讯】(看中國記者肖然報導)中國經濟在遭受三年多的疫情封控的打擊後至今難以復甦。外資撤資、房地產低迷、股市暴跌、公司成批倒閉、失業率高企、出口需求疲軟等等。對於中國斷崖式下滑的經濟態勢和未來中國能否扭轉經濟衰退的預測,時評人、自媒體大V多倫多方臉近日在他的油管節目中作出了分析。
最近,推特上頻繁出現有關習近平被軟禁或去世的傳言。這些消息主要來自一些知名推特用戶。然而,這些傳言大多無憑無據,屬於不可靠的信息。不過,可以理解的是,許多人對習近平去世或下台的期待,是出於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的極度失望。
目前,中國經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許多人在面對「潤」——即逃離中國的困境時,發現自己已經沒有退路,同時也對中國的民主化失去了希望。他們只得寄望於中共內部出現調整,或是習近平因病或意外去世,亦或是改革派取代習近平,讓他在權力鬥爭中下臺。很多人期待著,在習近平下台後,中國的政策能回歸到曾經的改革開放時期,從而帶動經濟復甦。
習近平是摧毀中國經濟的罪魁禍首嗎?
許多人認為,習近平的去世或下台將成為中國經濟的救命稻草。那麼,假設習近平去世或下台,中國經濟真的能好轉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探討一下中國當前經濟的基本問題。
近年來,中國經濟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賺不到錢」。不僅普通老百姓賺不到錢,幾乎所有人,包括資本家和企業,也都難以獲利。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中國的經濟環境相對寬鬆,只要有資本,無論是做生意還是投資房產,幾乎都能獲利。然而,現在的情況卻截然不同,即使有錢,也難以找到投資渠道或賺錢的機會。
如今,很多人在中國面對的投資環境極其困擾。無論是房產、股票、基金還是理財產品,都難以帶來穩定的回報。甚至於資本市場上的大鱷、傳統意義上的資本家也難以賺到錢。
最近,中國政府與購買國債的資本大鱷之間的對抗尤為引人關注。中國央行甚至主動做空自己的國債,目的是逼迫資本撤出國債市場。這一現象反映了目前資本市場的困境——大量資本湧入國債市場,是因為在當前的中國,只有國債的收益還算有保障,而其他投資渠道,如股市或創業項目,都難以盈利。
資本大鱷們擁有龐大的資金池、內幕消息和頂尖分析師,但在中國當前的環境下,他們都只能無奈地將資金投入國債。普通人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自然也難以賺到錢。資本家和企業都無法盈利,打工族的收入也難以保障。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怎麼可能好轉?
習近平的政策是否導致了當前經濟困境?
至於習近平上臺後的一系列政策,是否是導致當前經濟困境的主要原因?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系統地分析習近平上臺後,中國經濟發生了哪些變化,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影響了經濟發展。
在習近平上臺前,中國擁有廉價勞動力、龐大的人口數量和出口政策等諸多優勢,這些優勢吸引了大量資本投資中國,並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然而,習近平上臺後,一些政策的調整,特別是「戰狼外交」,導致了中國與多個國家的貿易關係緊張,進而加劇了關稅問題。關稅的提高無形中增加了中國製造業的成本,削弱了中國的製造業優勢。
除此之外,習近平時期的另一個重要變化是制度劣勢的加劇。雖然習近平倡導反腐,但實際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反腐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層公務員的效率,但對中高層官員的貪腐問題未能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此外,習近平還大力推動「國進民退」,加強了國企對經濟的控制範圍。這種做法導致了市場活力的進一步下降,因為國企的低效率使得資本在越來越多的行業中失去了賺錢的機會。
習近平時期的政策隨意性,也是資本市場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典型的例子包括對教育培訓行業的打擊、對直播行業的限制等。這些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動,使得資本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進一步降低了投資意願。
與此相關的是,中國電影行業的發展受到嚴格的政策管控,導致資本不願意投資這一行業。相比之下,韓國的電影產業在全球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中國卻因政策限制,未能充分發揮其文化資源的優勢。類似的管控政策不僅限制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也打擊了其他可能盈利的行業。
若習近平下台 能改變什麼?
如果習近平明天下台,或是意外去世,新上臺的領導人改掉習近平的政策,中國經濟是否會好轉?在回答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具體分析習近平的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以及這些政策是否能夠被逆轉。
首先,習近平上台後,推行了一系列激進的外交政策,導致中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稅收優勢受到削弱。如果新的領導人能夠緩和國際關係,放棄戰狼外交,那麼中國的出口關稅優勢有望恢復,從而有助於製造業的復甦。
其次,習近平上台後,大力發展國企,導致了國進民退的趨勢。如果新的領導人能夠放鬆對一些行業的管控,允許民間資本進入更多領域,將能夠釋放出大量的增長空間。例如,電影行業如果取消言論管控,可能會迅速恢復活力,並在國際上取得成功。
然而,僅僅依靠這些調整,可能只會暫時緩解當前的經濟困境。習近平的下臺雖然能提振市場信心,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中國不能永遠依賴廉價勞動力和政府主導的基建投資來推動經濟增長。要實現長久的經濟復甦,中國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政治和經濟改革。
政治改革是實現長久復甦的關鍵
儘管習近平下台後,某些錯誤政策可能會被糾正,但中國經濟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中國需要通過政治改革,降低行政體系帶來的制度劣勢,解決腐敗問題,確保未來不再出現類似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
此外,中國需要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而不僅僅依賴傳統的勞動力優勢和出口導向型經濟。儘管中國仍然具有龐大的人口優勢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稅優惠,但要真正實現長久的經濟復甦,必須通過政治改革來釋放市場活力,推動創新和產業升級。
總的來說,習近平的去世或下台,可能會在短期內提振市場信心,並緩解某些政策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要實現中國經濟的真正復甦,還需要更深層次的改革和制度創新。只有通過這些努力,中國才能擺脫當前的經濟困境,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