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犍連救母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中元的名稱,起源於中國古代的「中元節」,是道教的三元節之一。道教將一年分為三元,分別為上元(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中元(七月十五日)和下元(十月十五日)。皆為傳統黃曆。每個節日與道教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位天帝神靈相關聯。中元節是地官給亡靈赦罪的日子,在中國被視為祭祀祖先和亡靈的節日,人們會在這一天祭祀先祖,燒紙錢,放水燈迎接亡靈回家,以表孝道和追思之情。
日本的中元節則是從七月十五到八月,民間以盛大的盂蘭盆舞活動著稱。這現象是在提醒人們,這一天也是盂蘭盆節,源自佛祖弟子「目連救母」的故事。佛弟子救母,必然涉及到孝行、佛祖開示其母惡報因果和慈悲救難的內涵。(註:現代日本,以西曆慶祝,但民間也保留舊曆過節的習俗)
換言之,每到這一節日,必會重溫這一則故事,這也是傳統節日最大的意義——勸善與敬神,目的是傳承神佛對人類的教導:神佛看護著人類,救苦救難,但前提是人類必須重德行善,敬奉神佛,才能獲得解救和福祉,真正遠離災難。否則必將自食惡果,這亦是目連尊者憑藉神通法力也無法救下墜入地獄的母親的原因。這正是「目連救母」故事展現的核心意義。是歷史為留下這個節日的精心安排。意義非凡。
下面,我們一起來溫習尊者救母的故事。
目連地獄救母
目連尊者發現自己的亡母,墮入了餓鬼道。(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目連尊者,也叫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身邊的十大弟子之一,是被稱作神通第一的弟子。估計《西遊記》裡的孫悟空的本事在他面前都是小兒科。他跟隨佛祖修行前,原本就是個大孝子,在修成神通之後,用天目看到母親在地獄受苦,遂想用自己的神力來解救母親。可是,無論目犍連如何設法解救王母,總無濟於事。
亡母墮入餓鬼道
這個故事在《佛說盂蘭盆經》中就有記載。盂蘭盆,意義是「救倒懸」。「倒懸」形容人死後被墮入地獄的餓鬼道或墮入地獄受盡折磨的痛苦。目犍連的母親生前因糟蹋了很多食物,自私貪心、虐待家畜,待人刻薄,易怒心惡,且最嚴重的是,還敢毀謗佛法,對佛和修佛的僧人十分不敬,怠慢無禮。因此死後墮入了餓鬼道。
目犍連以天眼通功能看到母親墜入餓鬼道中,以此償還生前的罪業,不得吃喝,渾身只剩皮連骨了。目犍連是一個孝子,看到母親受苦,他用神通變化出一缽食物送到母親面前。誰知食物一到她嘴邊就化成通紅的火炭,怎麼著急也吃不到食物,可當火炭落到地面時卻又變回食物。目犍連雖救母心切,卻也無可奈何,感到非常傷悲!雖然自己有廣大的神通,卻救不了罪業深重的母親。
向佛祖求救
目犍連於是前去請教佛祖釋迦牟尼,如何才能從地獄中救出自己的母親。佛說,他的母親罪業深重,不是一人的力量救度得了的,須要合十方眾僧的神威才能辦到,並指示他,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是個時機。
七月十五,是古印度出家僧尼每年結束三個月安居修行(從春季到夏季的室內靜修)的日子,所以這一天眾僧集中在一起懺悔、修善悟道,感天動地的威力最強。佛陀囑咐目犍連,在這一天準備五果、百味美饌和衣物、各種用具,裝入盆中,在佛前供養十方眾僧,得十方眾僧共發善願祝福之力,他的母親才能脫離餓鬼道。
目犍連遵從佛祖的教導,在七月十五日以盆齋供養十方眾僧。在佛祖的善允下,目犍連的善念威力和孝行,凝聚十方眾僧的善能量,終得以救出墮餓鬼道的母親脫離苦海。
善惡有報是鐵律
神佛通過這個故事,告誡人類,善惡有報,自己造的罪業就要自己還。即使是具足神通有如目犍連,也無法不付出代價而解救父母。造業者只有自己受苦了、改過向善了,才有脫離苦海的希望。
也許有人困惑,古代不是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嗎,為何目犍連自己修成了尊者,母親卻得不到救度呢?至少會給父母福分啊?
原因就出在他母親不敬神佛,對修行的僧人極為怠慢無禮。所以,目犍連一個人修成的威德根本無力替父母贖罪,只能代替母親在人中做奉養十方眾僧的大善事,表達對佛祖和僧人的極大的敬意,補償生前的罪過,並得到眾僧人的祝願和諒解才得以解救。這當然還是兒子本身修成了有道高僧,佛祖才給的機會,也算是一人得道,母親受惠的體現了。是佛祖給的最大的慈悲了。毫無代價地就想抹去罪行而得救,是不可能的。
結語
但願人們過節的時候,不忘歷史安排的傳統節日能夠傳承下來的根本價值和目的,在於勸善和敬神,善待神佛弟子,這正是神佛的慈悲教導,避免人類道德的墮落而走向毀滅。這是神傳文化的最大的意義,也是過節最大的意義。
(文章取自:劉如〈日本中元節:傳承孝親、果報和神佛救難的思想——展現盂蘭盆節「目連救母」故事的核心意義〉一文。本文經過刪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