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香港公屋區(健明邨/wikimedia CC BY-SA 2.5)
【看中國2024年7月12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懷橘綜合報導)香港房委會12日舉行公開例會,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在會上表示,就2024/25年度,4月至6月,因租戶濫用公屋和違反租約或房屋政策而收回的單位已接近700個;而過去兩個年度打濫共收回5,000個單位,總數已經等於興建一條中型公共屋邨。
羅淑佩表示,房屋政策是本屆政府施政重中之重的領域,政府提出提速、提效、提量及提質的策略,大力增加公營房屋的供應,加快申請人「上樓」時間。過去兩年,這方面工作進度良好。除了增加新樓落成外,今明兩年亦將有多個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及綠表置居計劃(綠置居)的項目入伙,準業主們踏上置業階梯的同時,亦會騰出部分公屋單位供輪候者入住;加上打擊濫用公屋,政府「三管齊下」增加公屋單位。
她說,過去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持續上升的勢頭已經扭轉,由本屆政府上任前的6.1年減至去年3月及6月兩個季度的5.3年,減幅達13%。雖然短期仍然會有波動,長期下降趨勢形成。結合房屋局即將於明年第一季起陸續落成的「簡約公屋」項目,政府有信心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2026/27年度回落到4.5年。
打擊濫用公屋是房委會過去一年的其中一個工作重點。羅淑佩說,去年政府接連推出多項有效新措施,包括要求住戶由一入住開始,每兩年申報一次居住情況及是否擁有香港住宅物業、與其他政府部門合作進行資料比較和核對、與内地部門合作調查住戶是否有内地物業、鼓勵管理公司投放資源偵查濫用公屋。2023/24年度,因查明濫用而收回的單位數目接近2,800個,對比2020/21及2021/22年度平均每年大約1,300個高出超過一倍。就2024/25年度,截至6月,因租戶濫用公屋和違反租約或房屋政策而收回的單位已接近700 個。以2022/23年度打濫收回的2,200個單位,加上2023/24年度收回的2,800個單位計算,兩年合共回收5,000個單位,總數已經等同興建一條中型屋邨。
羅表示,這個成績得之不易,政府會繼續努力跟進,包括審核及調查工作,在成功收回單位後,會立即進行翻新工程,盡快把單位編配給輪候多年的申請人,善用寶貴公屋資源。
她特別指出,政府對居民隱瞞擁有本地住宅物業會採取零容忍的態度。由2023年中開始,房屋署與土地註冊處建立資料比較及核對機制,分批將公屋及居屋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的資料與土地註冊處的資料作比較。如發現申請人虛報資料,除了取消該申請外,房委會會考慮對相關人士作出檢控。在2023/24年度,政府核查了約88,000個在公屋居住滿2至6年的租戶,發現約630戶擁有香港住宅物業,其中190個單位已被收回,餘下的會按序獲發遷出通知書/跟進檢控。
本月9日4名公屋居民因沒有申報擁有香港住宅物業或家庭總資產淨值已超逾公屋入息限額100倍,被法庭定罪。4人同被判監禁14天(緩刑12個月)及罰款5千或1萬港元。
下一步,政府也已開始分批為2024年4月須按「富戶政策」申報的超過25萬個家庭進行查冊。
至於租戶隱瞞非本地資產方面,她表示,政府已經和內地及澳門機構合作,確定9個租戶在內地或澳門擁有住宅或商舖單位而超出申請公屋資格,違反入住公屋的條件,當中有部分單位已被收回。未來政府會積極考慮對輪候冊上申請人進行關於內地擁有物業方面的抽查。
此外,羅淑佩還介紹了房委會現時的財務情況及面對的挑戰。她表示,房委會的多項工作,全部都牽涉投入龐大的資源,必須積極引入不同開源節流措施,確保房委會能夠有穩健可持續的財政,履行其法定職責,並滿足興建未來10年大量的公營房屋的需求。
由於建築成本不斷上升,預期2026/27和2027/28年度的建築開支會上升至每年400億元(港元,下同)。此外,房委會亦需要管理近200條公共屋邨。因此,近日當局宣布全港公屋劃一加租10%。羅指,加幅屬於公屋租戶可負擔範疇。不過考慮到社會各種不同聲音,當局在租金調整後首三個月,寬免租戶在該期間每月因租金調整而須繳付的額外租金。
她說,社會及不少公屋居民對今次政府調整租金的建議都表示理解及支持,相比於私人市場上的分間單位(俗稱「劏房」)每月租金至少約為5,000元,公屋的租金顯然相當相宜。
她續指,隨着多年來建築成本價格不斷上升,現時一個公屋單位的平均造價已接近100萬港元。如以每年平均可收回約2,500個出租單位計算,兩年的打濫工作便可以提供大概等同興建一條中型公共屋邨的5,000個單位,大大有助房委會維持供應,滿足長策的10年住屋需求。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