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教育常識:偏科是正常的(組圖)

作者:往事與隨想 發表:2024-06-16 06:0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加拿大
2024年5月11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曼寧公園的極光(圖片來源:Andrew Chin/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6月16日訊】這兩天都在說17歲中專女生薑萍闖進全球數學競賽12強,早上我湊熱鬧發了一條朋友圈:都在說這個女孩子「偏科」,但大家有沒有想過,「偏科」才是正常的,「不偏科」反而不正常?然後隨便說了兩句加拿大的教育體系,朋友們都很感興趣,所以寫篇短文展開說說。

我去年9月帶兩個娃到多倫多讀書,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加拿大的中學教育體系,那就是:「偏科」。注意,下面我說的全是常識中的常識,因為不要說跟專家比,就算跟陪讀家長比,我恐怕都是最不用心最不求甚解的那種。

第一個常識就是:加拿大安省9-12年級的必修課分別是:8門、7門、2門(語言和數學)和1門(語言)。也就是說,高中最後兩年,絕大多數孩子已經「偏科」得不像樣子了——而這是刻意培養的結果。

貼個圖幫助理解。

教育

所以從這張圖就可以看出來,整個高中階段的核心任務就是讓孩子學會「偏科」。這是一個根本性的教育理念的區別,這種教育體系想說的是: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所以到了11年級/12年級,絕大多數孩子上的課都是不一樣的,因此,這邊也沒有班級,只有同一門課程的同學。

所以有很多選擇,而選擇就是自由,同時自由也就意味著責任,很煩人的。

給大家講兩個小故事。

1、去年剛來的時候,我家老大上10年級。從上表可以看出,10年級其實還好,自選課程只有3門,隨便選。第一學期我們想選數學和科學,但因為我們到得比較晚,都沒了,選不上。我當時就有點崩潰,這麼重要的科目,居然選不上。

後來才想明白,既然有選擇,那麼選不上就是必然的後果:國內都是那些科目,學校很容易安排,但這邊要給學生選擇,那必然存在有些科目選滿了,有些科目不足的情況。好在可以第二學期再學,也就罷了(對,一學期8門,每學期只需要學習4門,即便是數學這樣的「主科」,也只需要學一個學期)。

2、老大下學期要上11年級了,看上圖就知道,只剩下2門必修,其他都要自選,這可真是愁死人了。最發愁的就是: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未來準備走什麼方向?因為這是選課的前提,不搞清楚這幾個問題,選課根本無從談起,只能瞎選,拿人生開玩笑。

扯遠一點,這幾個問題,拿來問馬上要報高考志願的中國學生,有幾個能回答出來?從我身邊的觀察看,絕大多數高考生是完全懵逼,一問三不知的。而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

所以當時我們父子倆搞得很頭疼,犯了不少低級錯誤,還改了兩三次,總算勉強定下來了。

大家再去看一下前面的圖表,或許就能明白了我為什麼說這邊的中學教育就是培養「偏科」了。因為人要認識自己是件很難的事情,所以需要漫長的四年的時間來探索和試錯:一開始讓你什麼都嘗試一下,在你認識自己和世界之後,嘗試做出自己的選擇(會有專門的職業規劃課程幫助學生)。

這才是別人教育體系的精髓所在。很多人覺得讓孩子留學是為了逃避「內卷」,其實不是,或者說不應該僅僅是,而是為了自由的發展空間。孔子說因材施教,此之謂也。

說了這麼一大堆,再回到姜萍。很多人說姜萍的案例是不可複製的,這是對的,在中國。但在加拿大,當然可以複製。

正如前述,她到了11年級12年級,就可以只修數學和語言——說明一下,數學大類下面還有不同細分的科目,她可以都選了,其他都可以不學。

再說一個,她還可以參加滑鐵盧大學組織的數學競賽。這裡解釋一下,滑大有加拿大最好的數學專業,他們瞧不起加拿大高中的數學水平,所以自己搞了一個數學競賽。我家老二上7年級,老師就推薦他參賽了(中學階段,中國學生普遍比外國人數學成績好,因為課程難度不一樣)。具體到姜萍,每年數學競賽都拿第一名,拿個全額獎學金,讀最好的數學專業,豈不是分分鐘的事情?

為什麼可以複製?因為人家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複製,當然,不僅僅是複製數學專長,其他亦然。

最後再說一句,難道我們「不偏科」嗎?實際上偏死了,只偏學習成績——所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都偏成啥樣了?

前面說到11年級選課,一開始我家老大8門課選了兩門吉他,兩個學期都有——對,不僅可以選修音樂,還有單獨的吉他,也算學分。他上學期參加了學校籃球隊,經常下午有比賽,如果要去外校,提前出發,都不上課了。

老二的同學,現在已經有至少兩位提前回國了——還有半個月才放假好不好?為什麼?因為7年級學習不重要,玩更重要。我開玩笑說:你們適應能力很強啊,這麼快就變成「加拿大人」了。

但國外也不是不卷,等到了11年級12年級,壓力就會非常大了,到了大學更捲得不行,我聽說不少學生要學到半夜兩三點,有相當比例的學生畢不了業。我覺得這是對的,在孩子心智身體還沒有發育好的時候,讓他玩,等他成熟了,再玩命折騰他,這符合人類發育的階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往事與隨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