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再起」的東山是指哪座山?(圖)

作者:簡秀娟 發表:2024-05-30 10: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宋代緙絲《謝安賭墅圖》-本幅以淝水之戰為背景,記述腳踏木屐的謝安面對敵軍壓境,仍從容與黑衣者謝玄甫下棋。 
宋代緙絲〈謝安賭墅圖〉以淝水之戰為背景,記述腳踏木屐的謝安面對敵軍壓境,仍從容與黑衣者謝玄甫下棋。(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

東山再起」是一句很常見的成語,指再度出任要職,或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表示再度走向輝煌的意思。

東山再起」這句成語雖然大家耳熟能詳,但您知道這個成語中的「東山」指的是哪一座山嗎?為甚麼是「東山」,而不是「西山」呢?其實「東山再起」背後有個有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個成語有何典故。

「東山再起」成語的由來

據史書《東晉》記載,「東山再起」中的「東山」指的是浙江紹興境內山陰縣的東山。

話說太元八年(383年),前秦苻堅率領著號稱百萬的大軍南下,志在吞滅東晉,統一天下。當時軍情危急,建康一片驚恐,謝安以征討大都督的身分負責軍事,並派謝石、謝玄、謝琰和桓伊等率兵八萬前去抵禦。東晉軍隊破苻堅大軍於淝水,創造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淝水之戰的巨大勝利,歸功於謝安的縝密籌畫及沉著冷靜的態度,此次戰爭的獲勝使謝安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然而,就在謝安年逾四十後,謝家顯赫的狀態不再如初,父親謝裒、兄長謝奕先後去世,兄弟西中郎將謝萬也因北征失敗而被免職,廢為庶人,更令人擔憂的是,東晉的形勢岌岌可危,強大的前秦威脅著東晉王朝,大有一舉南下討伐併吞的意圖。

在此國家有難、家道中落的情況下,謝安決定應征西大將軍恆溫的邀請,出任司馬,擔當起名士的責任和使命。就在謝安赴任那天,許多官員前來為他送行,其中一位官員開玩笑的說:「謝安,你一直高臥東山,今天到底出山了,可喜可賀!」「東山再起」一詞便應運而生,並逐漸普及。

高潔的典範

謝安(320年〜385年)出身於名門世家,他在幼年時便神態沉著、思維敏捷。

後世對謝安的評價很高,認為他氣度寬宏、沉著鎮定。謝安初與權臣周旋時,態度不卑躬屈膝、不違背自己的準則;他當政的時候,不結黨營私,處處以大局為重,不僅化解了東晉內部的矛盾,還於「淝水之戰」擊敗前秦,並北伐奪回了大片領土;而到他北伐勝利、功成名就之時,還激流勇退,不戀權位。因此被後世人視為良相的代表、高潔的典範。更有專家學者讚譽謝安為「江左風流宰相」、「中國歷史上有雅量、有膽識的大政治家」。

謝安逝世後,民間尊奉他為神祇「護國廣惠靈應顯濟尊王」,或稱為「謝千歲」、「謝聖王」、「謝王公」、「護國尊王」等。

来源:看中國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