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的兩國互不隸屬(圖)

作者:陳維健 發表:2024-05-26 08: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賴清德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5月20日舉行,賴清德總統正式宣誓就職(圖片來源:總統府)

【看中國2024年5月26日訊】賴清德520就職演說中明確提出兩岸是兩個國家互不隸屬。雖然互不隸屬並非首次提出,蔡英文任內,賴清德競選也多次表述過,但在520就職演說中提出還是非常的不同。並註明臺灣不但不屬於中國,而是屬於世界,是世界的臺灣,臺灣已走到了世界的中心。賴清德這一說明,表明賴清德確實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而所謂的台獨就是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對於賴清德的宣誓,中共自然氣得跳腳。《環球時報》指責賴的互不隸屬是新版的「兩國論」也是對,「一個中國」原則的嚴重挑釁。環球時報說得沒錯,但事實如此,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當然是兩個國家,且這兩個國的建立一個在前,一個在後。中共沒有武裝消滅中華民國只過打殘了中華民國,他仍然在臺灣生存下來,並通過臺灣人民的民主選舉確認了政權。從民主政治學來說,比沒有選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更具有合法性,更得到世界民主國家的認同。至於歷史的原因,中華民國只有不多的幾個外交關係,但外交關係的多寡不是一個國家的基本要求,一個國家只要有土地、有人民,有政府、有軍隊、有貨幣,有護照就是一個國家。對此中共只能假裝看不見,一廂情願地老生長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這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雖然臺灣也有些人,主要是國民黨,認可一個中國的原則,希望兩岸和平統一,但還是在兩個國家兩個政權的基礎上的,並不認可中華民國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畢竟中華民國是中國國民黨創建的國家。國民黨有大陸情結不拒絕統一,但希望在兩國對等的基礎上來談兩岸統一。也希望兩個國家,兩個政權合併成一個國家,一個政權。但只是理想的長遠目標,這一目標的實現從現在的政治勢態來看,不是越來越近,而是越來越遠。兩岸分離將近80年世界各國的世情來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就是中華民國。清清爽爽,沒有一佔含糊。

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是不改變現狀,賴清德的兩岸政策也是不改變現狀,但話得說明白。話說明白了,中共的「一個中國」就搞不下去了。國民黨兩岸模糊政策也搞不下去了。那麼為何賴清德一上來就要把話說明白呢?這是因為不說明白中共一樣武力威脅臺灣,一樣封殺臺灣,既然如此,那麼還是把話撂明白的好。也可以說賴清德把話撂明白是中共逼出來的。如果中共不像習近平一樣對臺咄咄逼人,把統一當作目標,這一代人時機不成熟,可以放到下一代人再說。那麼大家和和氣氣相處也不需要把話撂明白了

面對賴清德的兩國論,中共能做什麼呢?只能是圍臺灣搞軍演,但軍演也不能天天搞,再說軍演搞了多次,臺灣人民也習慣了十分的淡定,中共根本達不到目的。之次圍島臺灣的股市琮大幅度上漲,除非中共把軍演變成軍事攻擊。但面對美國,日本等國的軍事聯盟助臺,中共有此心無此力。打臺灣可不是像軍演這樣鬧著玩的,搞不好雞飛蛋打,中共政權都會出現危險。中共冒不起這個險。而這一點賴清德洞若觀火。

民主化後的臺灣人大多數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都以臺灣人自居。他們嘴上經常說的是臺灣是臺灣,中國是中國。現在賴清德把臺灣人的話明確了。這個世界中國是中國,臺灣是臺灣再也不含糊。而且臺灣在文化上、經濟上也將去中國化,把歷史上曾經的連接漸漸地脫離開來,進一步加強與民主國的聯結,成為世界民主陣營的一部分,而不是專制中國的一部分。而這一切均是中共造成的,中共如果不顛覆中華民國,不武裝奪取大陸,中國與臺灣在二戰後本來是一個中國。中共兩岸一家親的煽情,既動不了臺灣人的情,更動不了臺灣的本。中國夢是中國人的夢,不是臺灣人的夢,臺灣人有自己的夢,自由、民主、獨立、和平是他們的夢,這個夢已經多半實現了。如果沒有共產黨他們將圓夢,將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