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衛立煌,安徽合肥人,曾任孫中山的衛士,後在國民革命軍中先後任師長、軍長、司令長官,軍銜為二級上將。抗戰後期,出任中國遠征軍司令,以打通中印公路揚名中外。國共內戰期間,他於1948年1月中旬出任東北剿匪總司令,雖握有55萬兵力,但卻一再藉故推諉拒不執行蔣介石的打通瀋陽對外交通線的計畫,還一再拒絕出兵解錦州之圍,導致咽喉要道錦州被中共林彪部攻占,從而使中共在東北掌握了主動權。
東北戰事失利後,衛立煌被蔣介石撤職並軟禁在南京。1949年初,被釋放,隨即前往香港。1955年,衛立煌從香港回到大陸,周恩來、朱德等親往車站迎接,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彭德懷等中共高層領導人還分別設宴歡迎。此後,他被委以人大、政協、民革中央高層職銜並擔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並被毛讚揚其「愛國」,周恩來稱之為「起義將領」。1960年1月,衛立煌因患心臟病和肺炎在北京死去。葬禮由周恩來主祭,骨灰入祀八寶山骨灰堂第一室,列於中共領導人之列。
事實上,早在國共內戰前,衛立煌就與中共暗中有來往。其與中共相交可參見1985年文史資料出版社出版、由其秘書趙榮聲所寫的《回憶衛立煌先生》一書。趙榮聲,中共地下黨員,1938年2月,他受中共派遣,到國民黨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部做統戰工作,擔任衛立煌的少校秘書,直至1941年。劉少奇曾從延安到洛陽找趙秘密談話,囑咐趙長期隱蔽下去,等待時機,並要做好隨時應變的準備。
據該書披露,衛立煌抗戰時就與中共交往頗密,並深受其思想影響。1938年4月,他受毛澤東邀請,繞道訪問延安3天。席間,毛破例飲酒,兩人還留下了8張合影。1939年忻口戰役後,擔任八路軍直接上司的衛立煌三次與周恩來會面,之後還與朱德、劉少奇相見。期間,他曾要求加入共產黨,但被婉拒。
當然,衛立煌的所為並沒有逃過蔣介石的耳目。一位少將高參聯絡員告密衛立煌有「親共」嫌疑。蔣派人調查,雖沒確切證據,但終存疑慮。蔣曾對人如此說道:「衛會打仗,不懂政治。」1941年5月,蔣介石將衛立煌調任河南省政府主席,革去上將軍銜,讓其領餉奉養在成都的老母。對此,周恩來代表中共對衛說:「你是受了我們的累。」
1943年,蔣介石再度啓用衛立煌擔任遠征軍司令。深諳軍事的衛立煌果然不負眾望,與英美軍隊合作,取得了滇緬之戰的勝利。
不過,衛立煌似乎並沒有忘記中共。抗戰勝利後,他被蔣介石閒置,出資讓其出國考察。1947年,衛立煌在歐洲參訪時曾秘密通過其夫人的姨姪女婿、與法國共產黨有聯繫的留法學生左派領袖汪德昭致電中共,稱「我意盡快結束內戰,決心站到人民一方」。不久,汪德昭轉告衛立煌,電報已通過某國,轉到「有關方面」,對方希望衛立煌選擇時機,做有利於革命之事。
1948年1月衛立煌就任「東北剿總司令」後,馬上把汪德昭召到身邊任「剿總」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以利與中共聯繫。同時還在軍事上採取把國軍主力集中於瀋陽、錦州、長春附近按兵不動的方針。遼瀋戰役打響後又藉口「瀋陽只能固守以自保」而拒不執行蔣介石派兵增援錦州的命令,最後還暗中叮囑廖耀湘兵團「保存實力,穩紮穩打,不可輕率冒進」而使之因行動遲緩喪失了與關內國軍夾擊林彪的時機。
顯而易見,衛立煌正是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背叛了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幫助了不抗日、並在建政後危害華夏子孫的中共。對於有人質疑為何衛立煌不與當地中共地下組織聯繫並「起義」,《回憶》一書認為這是其「深怕地方上的黨組織層層往上轉,層次太多,容易洩密」,而他「自己沒有兵」,想起義「也無能為力」。的確,當時的衛立煌難以全權調動軍隊,其一舉一動,都有人向蔣介石密報,因此他只能通過按兵不動來故意貽誤戰機。
對於衛立煌當時為何不把信得過的秘書趙榮聲召來,《回憶》一書解釋是衛立煌不知道趙榮聲在何處,而趙寫來的信又被秘書處當普通信件處理了。另有資料顯示,中共曾在1948年10月派於炳然去見衛立煌,進一步推動了衛立煌的背叛之舉。
衛立煌與中共關係究竟如何,我們可從兩件事中看出。其一,在1949年10月3日,中共建政後第三天,身在香港的衛立煌就發賀電向「毛主席」表示「竭誠擁護」並問候「朱副主席、周總理」。其二,1955年衛立煌回到大陸後,備受禮遇,死後也極盡榮光。如果不是其有「暗助」之功,如何能得到如此「回報」?
也許有人會問,中共不是1948年也將衛立煌列入戰犯名單了嗎?毫無疑問,中共是意在保護衛立煌,以免加重其「通共」嫌疑。這也就可以解釋蔣介石為何最終將其釋放。(如果是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中共,衛立煌大概也沒有後來的故事了。)
與郭汝槐、熊向暉、宋慶齡等潛伏在國民黨內的高級間諜一起,衛立煌葬送了中國走上民主社會的前程。迄今,我們無法知曉是什麼原因使衛立煌們走上了這條背叛之路,或許是中共虛構的美好前景讓其自以為找到了可以奉獻自我的所在?只是糊塗的他們沒有想到所謂的「奉獻」換回來的卻是中共對中華民族的禍害。這樣的悲劇又豈止衛立煌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