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直接投資暴跌19.9%,中國經濟前景不妙。(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4年3月24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外資對中國直接投資同比暴跌19.9%,中國國家統計局的經濟數據也堪憂。中國經濟前景不妙,傳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會見外企CEO以招攬外資。
1-2月外資對中國直接投資同比暴跌19.9%
中國實際利用外資較上年同期下降,中國商務部3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2月,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2151億元人民幣,同比暴跌19.9%。這也是這一數據連續第八個月下降。中國商務部從去年起停止公布以美元計的使用外資數據。
《華爾街日報》在報導中指出,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去年吸引的以人民幣計的外資比前一年下跌8%。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上個月公布的數據,去年中國國際收支中的直接投資負債增加330億美元,在中國外資實體的相關貨幣流量與2022年相比暴跌82%,成為1993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也顯示,去年在中國投資企業的利潤同比也下降了6.7%。
路透社報導說,自從中國當局為抗擊新冠疫情而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並在2022年年底又毫無預警地突然解封以來,外資對中國的態度就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由於對投資環境、經濟復甦不力以及中國與西方地緣政治緊張關係等因素的擔憂,投資人降低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
中國當局對房地產業的去槓桿和對科技公司加強監管等一系列措施也讓中外投資人忐忑不安,特別對中國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提出了疑問。
外資感到疲倦 撤離中國的速度加快
據新華社報導,中國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了《紮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提出5方面24條措施:一是擴大市場准入,提高外商投資自由化水平。二是加大政策力度,提升對外商投資吸引力。三是優化公平競爭環境,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服務。四是暢通創新要素流動,促進內外資企業創新合作。五是完善國內規制,更好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
中國當局去年8月也曾推出旨在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24條措施。
不過,許多跨國公司負責人表示對北京的各項承諾感到「疲倦」;由於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前景的擔憂加劇,他們對在中國投資的風險回報權衡也發生了重大改變。
並且,香港立法會全速全票通過的基本法第23條國安立法由於對國家機密和與外國實體聯繫等的定義模糊,令許多仍在香港運作的跨國企業憂心忡忡。一些諮詢機構和對沖基金正在因此而更新和強化各自的應急方案,並為應對這一新的政治風險尋求法律意見。
路透社的一篇報導中,引述一位在香港擁有幾十年向國際公司提供諮詢的公司高管的話說,好幾家公司由於擔心數據安全,現在正在把一度被視為亞洲跨國公司主要基地的香港與中國大陸等同對待,將公司香港團隊與公司其他部門的信息完全隔絕。
另一位高管表示,他的對沖基金公司因為擔心新立法中有關國家機密的條款,正在為如何與監管部門和政府官員打交道而尋求律師意見。
香港立法會無異議通過倍受各界關注的《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再次引發外界對特區政府在北京授意下揮舞國安大棒進一步扼殺香港自由的擔憂。
這項源自基本法第23條的國安法規定於3月23日正式生效,以打擊叛國、叛亂、煽動叛亂、竊取國家機密、間諜、破壞以及境外干預為藉口,全面進一步收緊港人的人權和自由。被指控觸犯這項立法的人,一旦罪成,便可被判處七年或以上監禁,最高則可以被判無期徒刑。
傳習近平將會見外企CEO招攬外資
自2000年以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每年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傳統上是全球企業首席執行官和中國政策制定者面對面溝通的重要機會。
今年的論壇舉行之際,正值中國這一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面臨經濟放緩、消費疲軟和私營部門投資下降等不利因素。外國公司也希望看到北京當局能消除它們對監管不一致和經營風險上升的擔憂。
據《華爾街日報》3月22日報導,習近平計畫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後會見一批美國商界領袖。
知情人士稱,與中國最高領導人的會晤定於27日舉行,保險公司安達(Chubb)的首席執行官格林伯格(Evan Greenberg)、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National Committee on U.S.-China Relations)會長歐倫斯(Stephen Orlins)和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會長艾倫(Craig Allen)預計將出席。與會人員名單仍在進行最後的敲定,知情人士說,北京也有可能在最後一刻取消習近平的這次會見安排。
商業諮詢機構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駐上海的高級顧問Ken Jarrett說,與會企業可能會向習近平強調中美緊張關係對商業的影響,並表示希望中美關係保持穩定。他還說,高管們可能還會提到數據傳輸法規、剩餘的市場准入壁壘、政府採購和補貼等問題。
中國經濟今年第一份成績單情況不妙
3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一份經濟成績單,包括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數據。
數據顯示: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1307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5.5%;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比2023年全年加快1.2個百分點;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1842億元,同比下降9.0%。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固定資產數據稍有回升,成為官方宣傳的重點。
但是,獨立時評人蔡慎坤在推特(X平臺)發文指出,「國家統計局越來越不要臉.....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847億元,同比增長4.2%,而去年1-2月53577億,分明是下滑5.1%。涉及房地產投資,統計局宣布下滑9%,對比去年數據卻是下滑13.37%。再看地產銷售數據,統計局公布下降20.5%,按去年同期統計數據對比下降25%。」
並且,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中強調經濟增長符合預期,卻避談房地產等多項數據在新一年出現斷崖式下滑。
例如,在傳統中國新年的銷售旺季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減慢,同比增5.5%,比去年12月低1.9個百分點,回到去年9月的水平。與房地產有關的數據表現更差,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跌9%,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金額,出現斷崖式下滑,同比分別下跌20.5%和29.3%,房地產開發到位資金也同比下降24.1%,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跌幅加劇,從去年12月的93.37下跌至今年2月的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