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代表作有〈洛神賦〉、〈七哀詩〉等。圖為丁觀鵬仿顧愷之繪〈洛神圖〉。(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才高八斗」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文才高超,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才華橫溢、學識豐富。那麼,這「八斗」之才究竟有多高?指的又是誰呢?原來這裡面有個非常有趣的典故。
「八斗之才」究竟有多高?
「斗」是古代的計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八斗,極言其多,是南朝詩人謝靈運稱頌三國魏詩人曹植時用的比喻。
謝靈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山水詩作家。由於在政治上失意,因此他寄情於山水,寫有大量的山水詩,與文章冠絕一時的文人顏延之齊名,並稱為「江東第一」。謝靈運寫的詩頗受文人雅士的喜愛,詩篇一傳出來,人們便競相抄錄,流傳甚廣。
謝靈運為人清狂,恃才傲物,曾於飲酒時自嘆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即曹植)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意思是說,天下的才氣加起來共有一石之多,曹植一人可獨得八斗,我得一斗,從古至今的文人合起來共用剩下的一斗,意味天下人的才華都不在他眼裡,只有曹植文才卓越,令他由衷折服。
為甚麼謝靈運如此推崇曹植?
謝靈運用「才高八斗」來形容曹植,可見得曹植在他心目中的地位非常崇高,那麼,曹植究竟有甚麼特殊之處,能讓「江東第一」的謝靈運對他如此的看重呢?
曹植,曹操的第三子,從小就十分聰明,才思敏捷,酷愛詩文。傳說他十歲就能寫出很好的詩,而且詞藻富麗,意境深遠,曹操在世時非常喜歡他。當時,人們都稱他為「繡虎」,視為不可多得的奇才。
有一次,曹操看了他的文章後,非常驚訝地問:「這是你寫的嗎?」曹植忙跪下說:「我下筆就可以成章。如果父親不相信,我願意接受測試。」這時正好銅雀臺落成了,於是曹操命自己的幾個兒子各寫一篇記文。曹植提筆便寫下了著名的〈銅雀臺賦〉,曹操這才相信曹植的文采的確高人一籌。
七步成詩
曹植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關於曹植的才思敏捷,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他「七步成詩」的故事了。
據傳,曹丕心眼小,對曹植進行打擊、排擠。有一次,限曹植即興成詩,否則就要殺死他,曹植七步走完後吟了一首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用形象的比喻和淒婉動人的語言,表現出對兄弟間互相殘殺的哀怨,使曹丕聽完後,羞愧地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