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等多個民間團體1月5日舉行「民主向前行 全民做後盾」記者會。(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4年1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佳琪綜合報導)臺灣2024總統大選倒數一週,臺灣教授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等4個公民團體今(5日)共同舉辦記者會,呼籲重視臺灣目前與國際民主社會的連結,打造臺灣的「民主之盾」,捍衛當前得來不易的主權,莫再走回「九二共識、一個中國」。
自由時報報導,「民主向前行、全民做後盾!臺灣On the Way!」記者會今日由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臺灣公共策益、臺灣教授協會、美國Hello Taiwan等民間單位共同發起。記者會主持人、臺灣公共策益發起人董思齊博士提醒,2024不僅是臺灣大選年,更有超過40個民主國家將舉行大選,這可能重新形塑世界秩序與國際格局的樣貌,而臺灣正是這場接力賽的第一棒,不僅非常重要,國際也非常重視。但現在總統選舉卻充滿著許多負面攻擊,還包括假訊息與認知作戰的情況。
董思齊呼籲,1月13日的每一張選票是對臺灣未來四年國家路線的選擇,更是向國際社會宣示臺灣將與哪些國家走一起的重要決定,臺灣身處於地緣政治變化的中心,因此我們的決定也非常重要,需要支持以臺灣利益為念的領導團隊。臺灣不只有矽盾,還有民主作為後盾,全體國人、特別是青年朋友,應踴躍參與投票,選出好的人,讓臺灣繼續走正確的路!
「民主之盾」的策劃人之一,東海大學沈有忠教授指出,臺灣正在深化與國際的鏈結,需要有國際觀、捍衛臺灣主權的領導人,而不是糾結於過去的「九二共識、堅持一個中國」的幽靈。有許多議題包括人權、民主議題都在這次選舉變得破碎化,甚至透過房子向青年學子牟利、透過農地蒙取利益,並藉由散播仇恨值、戰爭恐懼,卻只圖權力交易的政黨與政客。因此許多人都非常關注會不會因選舉的變數,而影響過去的努力。
沈教授呼籲選民應著眼於臺灣深化國際的發展路線,不要被利益矇蔽雙眼,選出一個有國際觀、有願景,而不是活在「一個中國」歷史情境的總統。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也表示,臺灣這次選舉是全球地緣政治最重要的事件,臺灣作為圍堵極權擴張的位置格外重要。他強調,要將臺灣海峽國際化,讓臺灣走向國際,將臺灣變成「世界」的臺灣,而不是走回頭路,支持九二共識、一個中國原則。
記者會也邀請眾多學者針對總統選舉充滿的負面攻擊,包括假訊息與認知作戰情況。臺北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民進黨不分區候選人沈伯洋指出,抹黑、放謠言、地方綁樁是臺灣選舉一直以來的問題;然而現在綁樁、放謠言的還多了一個中國共產黨。對臺灣而言,中共就是另一個黨國與威權體制。舊黨國未去、新黨國又來,繼續在臺灣土地上綁樁、抹黑、放謠言,這次是臺灣民主當前最大的阻礙,也讓臺灣的民主無法進一步深化。
沈伯洋質疑,臺灣雖然有在野黨,但是否有發揮其監督功能?相較於「在野黨」,公民團體反而更像真正的在野黨,不斷地提出各種政策;在野黨若真想監督執政黨,應該與公民團體合作。
沈伯洋笑稱,對某些政黨而言,造謠、綁樁的工作也都滿累的。不過現在有了中共加入後,只要一造謠,就有人會幫忙放送;要綁樁的時候,也有中共能幫忙。然而,這並非臺灣人所需要的未來。他希望選民能看清臺灣民主當前所面臨的危機。
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國策研究院執行長王宏仁則從外交與兩岸的角度談到:新政府需要注意三件事情:一、臺灣應在全球舞台上扮演主動角色。增加國防面對兩岸問題,也必須要對未來的ECFA、川普可能上任做好準備;二、新政府需突破固有思維,需要對中國去風險化,破除對中國市場的一廂情願,擺脫對中國過度依賴的虛幻紅利;三、全球目光已從地緣政治風險,轉為識別臺灣的關鍵重要性與合作機會。加拿大、韓國、新加坡、歐盟、英國等理念相近國家正逐步加碼對臺灣的投資及人才。新政府應把握機會凝聚國際共識,發展策略夥伴,增加臺灣的影響力,讓國際更加重視臺灣。
Newtalk新聞報導稱,中經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博士從產業、經貿與經濟安全的角度分析認為,「親中路線已成為過去式!」全球產業鏈正處於重大變革,許多專家預測中國經濟衰退,金融風暴已在醞釀,去中國化已呈全球大趨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特別希望台企去中國投資。
談及服貿協議,他認為,開放服貿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許多中國人來臺就業,可能會造成機密外流,以致降低國際市場對臺灣的信任度。尤其是世界各國逐步形成抗衡中國經貿脅迫的聯盟。在此大環境下,臺灣應降低對中國產業連結,與更多民主國家簽訂經貿連結,避免各國對臺灣的不信任。
至於中共會有的經濟威嚇,王國臣認為,這不用太擔心,因為效果有限,過去「一帶一路」的國家跟中國做生意是大量的貿易逆差,所以跟中國斷貿易不見得是壞意,反例就是澳大利亞跟立陶宛,因為中國制裁反而找到替代的出口市場,出口反而增加。所以王國臣建議,臺灣應該做的是臺灣升級跟後續因為脫離中國,可能會面臨通膨、臺灣產業結構的調整的,臺灣應該進一步去鞏固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