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他人,就不可能濫用酷刑;瞭解他人,善用賢人,就沒有腐敗的政治、不易引發動亂。(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淮南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收集史料、文獻集體編寫而成的一部著作,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梁啟超說:「《淮南鴻烈》為西漢道家言之淵府,其書博大而和有條貫,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
《淮南子》成於眾手,內容廣博,融合先秦諸子的思想。《淮南子》於20世紀有英文和日文的全譯本,以及法文和德文的節譯本,是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典籍。
梁啟超讚《淮南子》為 「漢人著述中第一流也。」(圖片來源:看中國製作)
本篇為讀者介紹《淮南子》中《泰族》篇的部分內容。
【原文】偷利不可以為行,而智術不可以為法。故仁知,人才之美者也。所謂仁者,愛人也;所謂知者,知人也。愛人則無虐刑矣,知人則無亂政矣。治由文理,則無悸謬之事矣;刑不侵濫,則無暴虐之行矣。(知,通「智」。)
[大意]苟且取利、貪佔小便宜的行為是不可以算作德行的,同樣,依靠智巧心計辦事也不能算作法則和法度。所以,仁愛和智慧,是人的美好資質,是人的才能中美好的東西。
所謂仁德,就是親愛他人;所謂智慧,就是瞭解他人。親愛他人,就不可能濫用酷刑;瞭解他人,善用賢人,就沒有腐敗的政治、不易引發動亂。根據禮樂禮儀法度治國,就不會有荒謬之事發生;不濫用刑法,就不會有暴虐的行為出現。
【原文】上無煩亂之治,下無怨望之心,則百殘除而中和作矣,此三代之所以昌也。故《書》曰:「能哲且惠,黎民懷之。何憂讙兜,何遷有苗。」智伯有五過人之材,而不免於身死人手者,不愛人也。齊王建有三過人之巧,而身虜於秦者,不知賢也。故仁莫大於愛人,知莫大於知人。二者不立,雖察慧捷巧,劬祿疾力,不免於亂也。
[大意]上面沒有煩瑣雜亂的管理,下面沒有怨聲載道的情緒和心懷不滿的人,那麼社會各種災害禍患容易被消除,而中正平和的局面就會興起。這就是夏、商、周三代之所以昌盛的原因。所以《尚書》中說:「能夠既明智而且仁愛、寬厚,黎民百姓就緬懷追隨他,哪裡還需要為讙兜而憂慮!」
(註:讙兜,又作驩兜,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三苗族首領。讙兜的三苗族,日益強大,經常侵犯中原。堯率領中原部落聯盟向其進攻,在丹水岸邊與他們大戰,終於擊敗驩兜,迫使三苗求和。堯將驩兜及其部族驅趕到崇山。)
晉國的執政者智伯有五種過人的才能和資質:其一,體貌高大壯偉;其二,射箭、駕車力氣都很大;其三,才藝技能無不具備;其四,擅長文辭、富於辯才;其五,剛強堅定、果決勇敢。但智伯仍免不了死在他人手裡,這是因為他對人不仁愛。
齊王建有三種過人的技巧:力氣可以挽拉強弓、奔跑的速度超過疾跑的馬、起跳能越過高處。但他仍被秦國俘虜,這是因為他不瞭解賢能、不會用人,最終導致齊國滅亡。
所以「仁」,沒有比愛人更重要的,「智」沒有比瞭解他人更高明的。如果仁和智都不具備,即使明察、聰慧、敏捷、靈巧、勤勞、努力,也不免遭受惑亂。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