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3日,攜帶DF-26彈道導彈的軍車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參加閱兵式,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2月4日訊】(看中國記者路克編譯)《歐亞時報》(The Eurasia Times)發表印度退休將軍帕萊普.拉維.尚卡爾(Palepu Ravi Shankar)的文章,指出解放軍面臨六個「新的不能勝任」的問題,可能導致其最終衰落。習近平正在押注於解放軍(PLA)為中國提供所需。他認為,如果中國要成為超級大國,就需要強大的軍事力量。解放軍是他的全球執行者,旨在建立以中國為中心的世界秩序,雪恥百年屈辱。
他試圖在緊迫的時間內將解放軍建設成為一支現代化的、世界一流的軍隊。根據他的指導,解放軍將在2027年實現機械化(武器裝備)、信息化(信息戰能力)和「智能化」(軍事規劃中的人工智慧)。解放軍必須在2035年實現全面現代化;到2049年,它必須成為世界一流的力量。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在雄心勃勃的軍民融合戰略的支持下,巨額國防開支已成為中國的常態。昂貴的高科技國防裝備正以驚人的速度被引入解放軍。
表面上看,中國軍隊中大量的新型火箭、導彈、飛機和艦船確實令人印象深刻。這種閃亮的新硬體具有廣為人知且據稱令人恐懼的功能,吸引了全球和國內的眼球。它使共產黨官員能夠量化並方便地塑造解放軍所向無敵的形象。然而,人們必須超越這一表面現象。
習近平的擔憂
最近的報導表明,習近平對解放軍感到擔憂。他關心的是其政治可靠性、動員能力以及打贏戰爭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其領導力和指揮能力存在疑問。
自毛澤東時代以來,人們對解放軍在這些問題上一直心存疑慮。忠誠問題早在林彪時代就已浮出水面。最終以逃亡的林彪遭遇飛機失事而告終。
就連鄧小平當年也曾用「兩個能力不夠」的口號表達過對解放軍的懷疑。這與軍隊打不了現代戰爭、指揮當代戰爭的各級幹部(主要是軍官)不足有關。
2006年,胡錦濤發表了對解放軍「兩個相適應」的看法。由此看來,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水平不適應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要求,軍事能力不適應履行歷史使命的要求。
2013年,習近平重提鄧小平的「兩個能力不夠」,並加上「兩大差距」。一是軍隊現代化水平和國家安全要求與世界先進軍隊相比存在差距。第二個差距是相對意義上對解放軍與其他先進軍隊相比總體作戰能力的擔憂。
2014年,習近平提出「三個能不能」,即解放軍能否保持黨的絕對領導,能否在需要時取得勝利,以及各級指揮官是否有能力領導部隊並在戰爭中指揮。
2015年,他針對解放軍領導層提出了「五個不會」的思想。「五個不會」是指軍官不能判斷形勢、不能理解上級意圖、不能作出作戰決策、不能部署部隊、不能處理突發情況。
六個「新的不能勝任」問題
中國領導人提出的「兩個能力不夠」、「兩個相適應」、「兩大差距」、「三個能不能」、「五個不會」構成了一個問題。對於那些一直對解放軍寄予信任並依賴解放軍傳遞政治利益的領導人來說,表達這樣的想法對外界來說是令人困惑的。
當解放軍是中國全球倡議(安全、發展和文明)的核心時尤其如此。然而,對解放軍的更深入分析表明,它是一支相當強大的力量,但也存在重大缺陷。
在力求按照習近平的期望轉型為現代軍隊的過程中,解放軍必須擺脫許多包袱,並承擔了一些棘手的問題。透過中國宣傳所建構的無敵外表,深入研究表明,解放軍已經進入了一個持續不斷變化的狀態,其運作的大部分基礎始終都是「新」的。
解放軍是一支不斷湧現新兵、新領導、新裝備、新角色和新組織的力量,被期望在新戰場上執行任務。所有這些「新」的因素使得解放軍成為一支面臨六個「新的不能勝任」問題的力量。讓我詳細說明這些。
新兵
中國的「獨生子女」群體反對自願入伍。解放軍依靠徵兵制。義務兵服役期為兩年。在任何特定時間,1/3的部隊都是服役不到兩年的義務兵。
就像在任何武裝部隊中一樣,所有這些缺乏經驗的新兵都必須被派往前線部隊。他們不能被派往專門部隊或部署執行複雜的任務。與此同時,這些新兵還有望在困難的地形中使用高科技武器和最新裝備,並在戰爭中首當其衝地承受敵人的行動。
無論如何,這些「獨生子」「為國犧牲」的動機值得懷疑。總的來說,事情並沒有按部就班。因此,前線部隊不可能具有專業的堅固性或戰鬥力。
非常重要的是,這些搖搖欲墜的年輕人的直系前輩也是沒有任何戰鬥經驗的獨生子。因此,解放軍處於這樣一種情況,即由於人員流動率高而不斷有新士兵,而尖端部隊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動力或領導力。
據可靠報導稱,中國士兵在聯合國特派團的困難環境中棄崗逃跑。最近的戰爭也證明,地面人員至關重要,僅靠技術無法贏得戰鬥。
年輕且缺乏經驗的應徵入伍者在烏克蘭戰爭和正在進行的以色列與哈馬斯衝突中的表現肯定讓中國軍事規劃者夜不能寐。
新領導者
習近平已向解放軍領導宣讀了防暴法案。他似乎不相信武裝部隊領導層的忠誠度。結果,解放軍領導和管理不善。最近連續兩任國防部長被清洗就表明瞭這一點。
截至目前,中國連國防部長都沒有。中國嶄新的PLARF的最高領導層已被大規模清洗。解放軍領導層(過去和現在)都受到嚴格限制。我有根據的猜測是,解放軍的領導層一定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旋轉木馬。
例如,一個人可能會因為解放軍不斷進行的清洗而獲得晉升。由於解放軍的快速擴張和新裝備的引進,他還可能獲得晉升。對於他們迅速擴張的海軍來說尤其如此。
因此,總會有一些新的領導者沒有必要的領導經驗,他們唯一的資格要麼是忠誠,要麼是默認。有報導證實,解放軍沒有足夠的飛行員或船長。
因此,總體情況是新領導不斷領導新士兵。對於任何勢力來說,這都不是一個好局面。這不太可能改變。
新設備
新裝備引進的時間週期幾乎是所有職業軍隊的標準。如果縮短這些週期,就會出現問題。由於擴張和現代化,解放軍新裝備的引進率一定非常高。
現代設備倉促投入使用,由於初期問題和缺乏維護經驗,效果並不理想。如果這個設備質量不好,問題就更加複雜了。
解放軍裝備的武器質量低於標準的事實已經屢見不鮮。據中國媒體報導,這主要是由於腐敗、缺乏透明度和程序不當造成的。
向巴基斯坦、奈及利亞、孟加拉國和緬甸等中國合作夥伴出售的解放軍裝備質量低劣進一步證實了這一點。由缺乏經驗的士兵和糟糕的領導所操縱的不可靠的高科技軍事裝備總是會導致可操作性低、維護成本高、運行生命週期縮短和更換成本高。
當加上系統性腐敗時,其影響是致命的。總體而言,新士兵和新領導人使用未經戰鬥檢驗的質量不合格的新裝備並不是作戰成功的最佳秘訣。
新角色
傳統上,解放軍首先是支持共產黨政權的。很久以後,它才轉向保衛中國。解放軍最近被委託保護其海外資產並確保其能源走廊的安全。
它還肩負著轉變為一支符合中國全球野心的遠征軍的任務。這些新的出境角色需要軍事思維和政治思維的改變。對於缺乏經驗的解放軍來說,這些都是複雜的。
此外,中國領導層猶豫是否將解放軍投入主動衝突。解放軍甚至無法保護其「一帶一路」倡議在海外的資產。而且,中國似乎並沒有計畫在其軍事方式上採取除防禦以外的任何行動。
在2022年10月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20次代表大會上,習近平強調需要軍事能力「塑造我們的安全態勢,遏制和管理危機和衝突,贏得局部戰爭」。
然而,五年前的十九大上,「局部戰爭」從他的講話中消失了,顯示出外向的軍事取向。逆轉「局部戰爭」意味著中國面臨的現實。
因此,解放軍的角色定義似乎也在發生變化。缺乏經驗的解放軍最多只能承擔模糊的角色。這樣的力量不可能是天下無敵的。
新組織
由於解放軍的擴張和新的角色,解放軍催生了新的組織。這些新組織在紙面上聽起來很具有威脅性。然而,新組織需要時間才能成熟。核心問題是:新的組織機構是否與解放軍設想的新角色相適應?
在角色定義模糊的情況下,組織也必須不斷變革和發展。這種模糊性在解放軍的戰區指揮系統中體現得最為明顯。
中國的戰區司令部主要用於大陸防禦,或者充其量是保護大陸範圍內的海上資產。中國缺乏負責海外資產安全或遠征任務的組織。
當這些新組織出現時,它們將經歷起步週期。最重要的是,他們現有的所有組織都尚未經過壓力測試。隨著新角色的定義,新組織也將增加以適應這些角色。這種不斷變化的狀態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新戰場
灰色地帶戰術和分薄肉片戰術在臺灣海峽和南海可能有效。然而,在那之外,解放軍必須面對在尚未定義的新戰場上的新操作情境。
要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它必須做好在此類戰場上與傳統和混合對手作戰的準備。解放軍上一次進行真正的戰鬥是在1979年對越南。中國目前最關注的是臺灣。臺灣之戰完全是兩棲作戰,解放軍沒有任何經驗和傳統。此外,當解放軍決定遠征時,它未來的戰鬥將不得不在遙遠的未知地區進行。
結論
迄今為止,由於中國軍隊對外暴露程度有限,無法評估解放軍的實際能力。
此外,解放軍還通過信息作戰和宣傳製造了一個謎語,即以技術為主導的多域作戰是中國優越的綜合國力將佔上風的時代。
血腥的動員戰爭的日子被描繪為久遠的過去。每個人,特別是在印度,都陷入了一種迷思,即中國將在不戰而勝的情況下取得戰爭勝利,正如孫子所言的那樣。
然而,俄烏和以巴衝突已經證明戰爭可能既血腥又持久,而技術也存在嚴重的侷限性。此外,隨著解放軍作為聯合國部隊一部分、參與國際會議/會談以及在地/海上行動的曝光增加,人們對解放軍的能力和責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毫無疑問,解放軍仍然是一支強大的力量,並且正在接受培養和培育,以發揮世界一流的作用。但我懷疑它是否能實現其設想的部分,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在新的戰場上憑藉基於新角色和組織的新士兵、領導人和裝備而取得成功。
我真希望習近平能讀到這篇文章並思考一下。不過,我懷疑他會這麼做。像習近平這樣的領導人生活在自己的回音室裡,只有甜言蜜語才會被重複。他為什麼要聽一個印度陸軍退役將軍的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