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溫泉可使身心的舒緩也有美容效果。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來一趟暖心舒暢的溫泉之旅正是人們所期盼的,泡溫泉不僅能夠帶來身心的舒緩,還有不同種類的溫泉,各自擁有獨特的氣味、質感和效用。臺灣中醫師王大元在其粉專的《溫泉之旅》文章中分享了有關泡溫泉的好處和注意事項,同時也提醒急性、熱性或出血性疾病等族群不適合泡溫泉。
硫磺泉是一種廣受歡迎的溫泉,它以淡白色的牛奶色澤和獨特的臭雞蛋氣味而聞名。浸泡於硫磺泉中可以舒緩身心,同時有助於改善皮膚血液循環。碳酸氫鈉泉是透明無色的,浸泡後皮膚會感到滑潤,因此被稱為美人泉。
氯化鈉鹽泉則含有鹽分,可幫助減少過多汗水的蒸發,有助於穩定內分泌和神經系統。碳酸泉在浸泡時會產生小水泡,對心臟負擔較小,適合高血壓或低血壓初期或早期動脈硬化的患者。
這些不同種類的溫泉都能夠幫助改善慢性關節炎、風濕疾病、肌腱炎和肌肉痠痛等症狀,但如果你有中重度心血管疾病,則不建議泡溫泉。
足浴也有助於促進肌肉的健康、四肢的靈活性以及骨骼的堅固。
王大元表示根據中醫的觀點,泡溫泉有助於經絡的熱能流通。足浴的話,泉水的高度達到髕骨下緣(陽陵泉位置)為佳,小腿有脾、胃、肝、腎經穴位通過,其中脾主肌肉,脾氣健運,則肌肉豐盈有活力;肝主筋,肝血充盈,則四肢靈活、活動自如;腎主骨,腎氣充盈則髓骨堅固而輕利,所以浸泡小腿有助於筋膜骨頭的活化。除了相對應的穴位外,泉水的按摩也能緩解筋膜的緊繃不適感。
然而,在享受泡溫泉的樂趣時,有些注意事項也需要牢記。王大元醫師提醒,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泡溫泉容易出汗,出汗過多會導致耗氣傷陰,因此如果個人有陰虛體質,像是口乾舌燥、大便乾燥、手足心熱、喜喝冷飲或面部紅熱,建議減少浸泡的時間,微微出汗即止,以避免過多的水分流失。此外,水溫應保持在攝氏38~42度之間,過高或過低的溫度可能會增加心肌梗塞的風險。泡溫泉的時間應控制在20~30分鐘,過長的浸泡時間可能會不只沒辦法「美膚」,反而造成皮膚過度乾燥。
熱感冒、胃潰瘍出血、飽食、乾癬和異位性皮膚炎等都不適合泡溫泉。(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泡溫泉適用於慢性疾病的改善,但不適用於急性、熱性或出血性疾病,王大元醫師指出像是熱感冒、胃潰瘍出血、飽食、乾癬和異位性皮膚炎等都不適合泡溫泉。因此,在選擇泡溫泉時,應該謹慎考慮自己的健康狀況,才能享受身心的舒緩和健康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