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國際化帶來了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的壓力。(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3年10月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中國官媒稱,中國和巴西貿易首次實現本幣交易的全流程閉環交易。近年來中國官方稱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是也帶來了人民幣匯率和外匯儲備的壓力。
中國和巴西貿易首次實現本幣交易的全流程閉環交易
中國官媒中新社10月3日報導稱,從中國銀行(巴西)有限公司(下稱「中銀巴西」)獲悉,中國和巴西貿易已首次實現本幣交易的全流程閉環交易。中銀巴西成功為巴西企業辦理人民幣信用證貼現業務,並即時兌換為巴西雷亞爾入賬,在中巴貿易史上首次實現人民幣計價、人民幣結算、人民幣融資和人民幣直接兌換雷亞爾的全流程閉環操作。
今年4月份,巴西總統盧拉(Lula da Silva訪華期間,兩國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推動本幣貿易。據悉,中銀巴西目前正通過中銀集團全球化布局優勢,幫助巴西企業在離岸開立人民幣結算賬戶,接受中國進口商通過人民幣付款,並使用人民幣從中國進口機器設備等生產資料。
官媒稱,「從與沙特達成首筆人民幣貸款合作,到完成首單液化天然氣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從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巴西第二大國際儲備貨幣,到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幣償付外債.....人民幣國際化接連取得進展,折射出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另一官媒參考消息網報導稱,玻利維亞官員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益突出,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份額不斷提升,這表明人民幣具備「作為美元替代品的巨大潛力」,玻利維亞需要中國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的服務。
中國央行日前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24.5萬億元,同比增長20%,在同期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比達57%,其中實收12.0萬億元,實付12.4萬億元。
這也是官媒認為的「儘管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大,但人民幣國際化仍呈現穩步推進態勢」的依據。
人民幣國際化的大麻煩
海外智庫「天鈞政經」的研究員任重道撰文《人民幣國際化的大麻煩 匯率很難守住了》指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下跌,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主因是中國經濟無論官媒如何吹捧,但百業凋敝,數據上的「靚麗」難緩經濟之寒。特別是經濟數據顯示,自從去年12月放開「清零」封鎖措施後帶來的反彈已經放緩,內需不足消費無起色。雖然中國央行釋放流動性到金融系統,但實體經濟並未因此受益,反而出現金融空轉的現象,即資金在金融系統裡打轉。房地產方面同樣是反彈了一下,之後樓市交易量下降。另外,外需減少出口也放緩,銀行結匯率總體偏低、售匯率較高,這意味著外貿企業選擇將更多資金轉化為美元存款,而非兌換為人民幣,也是外貿偏冷的一個直觀表現。
但文章指出,人民幣再次貶值另外一個原因,卻是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的麻煩,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巨大的潛在風險,包括人民幣匯率潛在的大起大落、國際機構做空人民幣等。離岸人民幣市場和在岸人民幣市場不同,交易的對手是國際投資者,在所謂的人民幣國際化的同時,意味著國際上有更多的人民幣,這都可以成為做空人民幣的籌碼。中國央行要想護匯率,只能命令中國銀行(香港)這類的銀行拋售美元、吸納人民幣,從而穩定人民幣匯率。粗略估算,近幾個月有上千億美元這樣消耗掉了。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去年10月27日發布三年一度的外匯市場調查數據,在全球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額7.5萬億美元當中,人民幣日均交易額超過5000億美元。
任重道指出,對於在岸人民幣市場(中國大陸境內)的交易,中國央行干預起來就太容易了,調低中間價、窗口指導、口頭訓誡.....太多的方法可以壓制在岸人民幣匯率了,可要干預離岸人民幣市場就沒更多的招數了。
人民幣貶值之際 中國外貿出口商保留美元
理論上,人民幣貶值有利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但是並非如此。出口企業靠人民幣貶值增加了收入,但如果使用過多的進口原材料、零部件,也會因為人民幣貶值而增加支出,導致利潤降低。
中國官方數據和外貿企業傳出的信息顯示,中國外貿出口商正在使用複雜的貨幣互換策略,以避免將美元收入兌換成人民幣,因為他們擔心失去美元的潛在收益。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今年來不斷下跌,從事電子產品和玩具貿易的上海商人丁先生等出口商緊緊抓住美元,不願出售並兌換成人民幣,他告訴路透社,「我和我的出口商朋友們一直在討論是否要通過外匯掉期交易來換取人民幣,」丁先生說,「主要的擔憂是美元價格持續上漲。」
這些掉期交易通過一個合同,允許外貿出口商將他們的美元存入銀行,然後獲得人民幣,但是通過一個最終會逆轉資金流向並將美元返還給他們。
對於外貿出口商來說,還有一個回報較低但同樣有效的選擇是,將美元作為存款,並用其作為人民幣貸款的抵押品,之間的利差也會產生淨收益。